AI如何赋能教育,看完这场全球大会就知道答案
智能时代下,AI将如何赋能教育?
杨净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在教育行业,有个著名的「乔布斯之问」。
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或许已经有人已经注意到,当前在AI产业落地的关键期,AI+教育的落地似乎要比其他产业更难。
那么教育,在智能时代下,将往何处去?再加上今年疫情「在线教育」兴起,这又会给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带来怎样的反思和变革?
就在最近,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科大讯飞联合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举办了一场2020全球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探讨「技术将如何改变未来教育」。
参会的人也是来头不小。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
中央电化教育馆党委副书记李萍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吴晓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和技能主任,秘书长教育政策特别顾问Andreas Schleicher
法国教育部统计局(DEPP)学生评估办公室主任,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席Thierry Rocher
……
看完这场大会,或许你就知道,教育变革未来将往何处去?
后疫情时代下的反思与变革
这场大会主题为「教育未来,因A.I.而能」,分为两天举办,由1场主论坛和9个线下分论坛,4个线上分论坛组成。
出席会议的还有4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业资深管理者、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科技行业人士,在线直播实时观看人次超过了640万。
一开场,中央电化教育馆党委副书记李萍就道出了,为何是现在谈人工智能+教育?
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正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已成为我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的重要抓手,是中国2030年建设智能强国的基础所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再加上疫情如今肆掠全球,又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
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谈到疫情期间的变化表示,
居家学习促进了教育信息化、个性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次大演习。远程教育促进了课程的整合,推动教师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
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也开发了线上课程,把课程输送到农村地区,帮助那里提高教育质量。
虽然说是教育信息化的一次「试点」,但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比如,不少教师在线上教学还不够适应,技术还不够熟练。有些地方特别是农村,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信息不畅通,有时还会停电。学生也不习惯在家学习,自学能力不强,常常产生焦虑情绪。
于此同时,还凸显了教师的重要性。
过去,我们强调信息社会学习渠道增加了、学生的空间扩大了、教育的生态改变了,学生可以自己学习了,似乎教师的作用降低了。
而就这次的居家学习来看,如果没有老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自学课程很难进行,学习质量很难保证。
那么现在,既是教育信息化转型的关键期,又是思考后疫情时代教育变革的最佳时期。此时不谈AI+教育,更待何时?
所以,在技术驱动下的未来教育,将会是什么样子?
或许,现在已经有实际例子可以给我们参考。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就提到虚拟现实(VR)技术带给医学教学的改变。
他作了题为《虚拟现实:教学的新型支撑平台》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介绍了模拟仿真教学如何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知教学内容并进行操作实验。
他指出,VR技术是智慧教育的重要基础,VR+教育的发展,会出现大量VR教育教学应用系统,VR与AI、大数据与互联网5G等将共同支撑智慧教育的发展。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认为,「人工智能+教育」将更加智慧、更加普惠。
教育正在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转变,目前,人工智能呈现出更加智慧和更加普惠的特征。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教育体系,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智能教育的核心,也是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目标。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一是通过智能技术打破资源限制,促进教育公平。比如通过双师课堂,农村地区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学。
二是通过智能技术释放教学活力,提升教育质量。智能技术能把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条件去做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比如,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帮助老师更加精确掌握学生认知特点、优势潜能和学习特征。
三是智能教育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人工智能的教育必须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需要与数学、科学、生物等多学科融合,让人工智能新理念、新技术、新文化、新素养进入中小学课程教材、进入课堂和头脑,使人工智能教育成为素养教育。
北师大校长董奇,就抓住了其中一个关键点——教育评价系统。
面向新时代新要求,当前的教育评价难以帮助解决现阶段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也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
科技的发展为教育评价变革带来了新的可能,科技赋能教育评价,是推动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服务我国基础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和强大推动力。
比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智能感知技术,可以智能识别学生的动作行为、表情等信息,为看教育评价提供客观的过程性信息。
大数据与各类分析技术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反馈,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董奇教授还在致辞中向国家相关部委、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发出倡议,共同推进「智能化基础教育评价系统」建设,为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提供有力支撑。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总监、秘书长教育政策特别顾问Andreas Schleicher在线上参加了会议。
他指出人工智能与人类认知、社交情感以及价值观的结合将成为未来教育的焦点,并强调无论未来机器在工作中代替人类完成怎样的任务,人类不断为他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不懈努力和贡献的能力和追求永远不会被取代。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对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未来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认为有三个重要的点:以过程评价支撑教学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材施教以及更广泛更深入的教育均衡。
此外,他还认为人工智能还可以助力教育公平,帮助农村地区的老师更好地进行资源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可以更深入地帮助不同的群体。
比如,可以帮助听力障碍者“看见”声音,帮助视力障碍者“听见”文字。
讯飞做了什么?
讯飞智慧教育做的,按照科大讯飞轮值总裁吴晓如概括,有16个字。
识别人才、赋能老师、智能评价、助力学习。
即,怎样帮助学校和老师去识别每一个孩子的特点?怎样帮助老师把每堂课上得更精彩?如何让优质课覆盖到更多的学生?如何对学生进行更科学全面的评价和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首先是识别人才。
有研究显示,「一对一教学」比「规模化教学」,孩子的学习效率会更高。
本质上,其实就是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学科能力、有什么样的潜能,然后才能给他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现在科大讯飞和北京师范大学深度合作,推出了「学科潜能和专业兴趣双核测评」。
「学科潜能测评」主要是帮助学生回答“我在这个学科上思维能力如何?我在这个学科上学习兴趣如何?我在全省常模中处于什么等级?”这三个关键问题。
「专业兴趣测评」是回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哪些大学专业适合我这样的人?什么学科组合能匹配这些专业?”三个问题。
通过学科潜能和专业兴趣的双核评价,将学生的学业成绩、知识点掌握情况和学科能力、学科潜能等的评价结合起来。
此外,科大讯飞还在会议上正式发布了《2020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探索智能技术助力规模化因材施教落地实践路径。
本报告作为“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系列研究之一,聚焦于智能教育深入发展中的“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会上,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邦奇教授详细介绍了蓝皮书的内容,他指出,蓝皮书可分为四部分,即定位、框架、场景和展望。
然后是赋能老师。
科大讯飞推出的智能辅助系统,可以给老师提供更好的「武器」。
课前自动生成学情反馈,智能推荐教案和资源;课中可以实时掌握学情,以学定教;课后能发布个性化作业、分层次指导。
目前,科大讯飞开展的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已经覆盖了全国100多所学校。
在此次会议上,科大讯飞还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名校联盟与科大讯飞联合发布了「A.I.教育公益计划——筑梦校园行」。
这一计划主要面向全国范围内希望需要通过引进智能学习方法及设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意识、能力和素养的学校。而科大讯飞将提供教育相关智能硬件设备、教育资源及课程等。
在现场,他们还定下了一个目标:
希望在一年内,完成100所筑梦校打造和10000名筑梦教师赋能,并形成累计2000万元的筑梦基金。
还有智能评价系统。
智能评价首先强调的是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过程评价,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以一次期中测验(结果评价)为例,A、B、C三位同学各错了一个知识点,但在随后的同知识点的连续六次作业完成情况(过程评价)中,A是低频错、B是波动错,C是高频错。
那么反映出的就是三个人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粗心问题、学科能力问题、前驱知识问题。相对应的就要给三位学生不一样的指导策略。
助力学习。
首先,个性化学习助力减负增效。通过深度学习知识能力画像,不是只给学生画一个简单的目标,而是给学生确定了在每一个阶段最适合他的学习路径,让他能够用更少的时间去把薄弱点补齐。
其次,深度学习助力知识的内化。通过智慧化的环境创设一系列任务式的、情景式的学习场景,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协作的、探究式的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点的总结提炼、内化迁移,真正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实现素养提升。
就在12月3号,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指导、科大讯飞承建和运营的全球中文学习平台正式落户青岛。
这个平台在一年的时间,用户已经超过了200万,覆盖全球169个国家和地区。系统会根据每个学习者的能力、感兴趣的点等来配置相关学习内容。
科大讯飞基于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还推出了智慧教育的区域解决方案。
总结来说,就是「135+N」:1个A.I.教育超脑,3大教育平台(教育大数据平台、区域教育教研平台、教育资源管理平台),5大教育场景(教、学、考、评、管),N个场景应用(智慧教学、智慧校园、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体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打造。
而在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上,教育类开发应用数已达27万+。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
AI公司如何赋能教育?
Science曾预测,2045年之前,全世界45%左右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不过,教师的被替代率是很低的,仅有0.4%。
那么既然如此, AI公司该以怎样的立足点去赋能教育呢?
其实,讯飞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为教育辅助,而非改变教育本质;为老师减负,而非替代老师。
在会上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论教育怎样被技术改变,其本质不会改变,那就是为未来培养创造性、创新性人才。
而AI公司所要做的,就是为教育铺路,为未来人才铺路,让孩子们得到更适合、更普惠的教育。
最后,以刘庆峰演讲的一句话做结尾吧。
我们相信未来不是属于人工智能,而是属于掌握了人工智能的新人类。
- 10秒极速出片!还有超多特效模版,国产视频模型又整新活了2025-01-01
- 本科学历但创造出GPT,奥特曼盛赞为「爱因斯坦级」天才,OpenAI总裁更是直言: 只要他想要的,我们都给。2025-01-01
- 109支参赛队伍角逐低空经济挑战赛,清华及哈工大学子斩获大奖2024-12-30
- 刚刚,马斯克xAI再融60亿美元,老黄AMD都投了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