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首位女院士逝世,国际再生资源领域最高奖中国第一人,享年80岁
又一位巨星陨落
金磊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痛惜,又一位巨星陨落。
据武汉大学官方《讣告》消息:
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俐娜,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0月17日20时在武汉逝世,享年80岁。
张俐娜是武汉大学第一位女院士,毕生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
她在全球首创的水溶剂低温溶解高分子技术,使其于2011年荣获国际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 (Anselme Payen)。
不仅如此,张俐娜还是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科学家。组委会的评价是这样的:
敲开了纤维素科学基础研究通往纤维素材料工业的大门。
「中国绿色化学先驱,天然高分子开拓者」,武汉大学官方如此评价道。
「有激情不在年高」,46岁才踏上科研之路
张俐娜生于1940年8月14日,在福建省光泽县,家庭可以说是书香门第。
其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担任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母亲则是一名中、小学教师。
据中国青年报介绍,张俐娜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长辈们耐心指导、认真负责,也是成就她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然而,张俐娜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据武大官网介绍,张俐娜1963年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便进入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工作,这一呆,便是10年。
直到1973年,才调任武汉大学化学系讲师;1985年5月至1986年7月获日本学术振兴会奖学金(JSPS),赴大阪大学做客座研究员,从事高分子溶液理论研究。
回国后的张俐娜已经46岁,而也就是在这时,她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实验团队,也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了科学研究。
于是,张俐娜在可再生资源天然高分子新领域的研究之门,便彻底打开。
从一个烧瓶、一支试管到创建国际一流的科研实验室,张俐娜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有激情不在年高」。
而后通过数十年的不断努力,在2011年,成为了武汉大学这所百年名府唯一一名女院士。
也是在同一年,张俐娜凭借一种神奇低温水溶剂「秘方」,斩获了安塞姆·佩恩奖,成为半个世纪以来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
此外,据武汉大学官网介绍,张俐娜院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863、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被他人引用近两万次;获准专利100余项;主编专著丛书共十部,也是目前国内外第一套详细介绍天然高分子的学术专著……
成就之多,数不胜数。
「大器晚成」,是社会对她的评价;「笨鸟先飞」则是常常挂在她嘴边,评价自己的话。
张俐娜始终相信,「天才出于勤奋」,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她成功的主要原因。
攻坚12载,创造「神话般的故事」
纤维素和甲壳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关于它们的溶解问题,一直都是世界级的难题。
因为以当时的溶解技术,不仅成本高、能耗大,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000年,已是60高龄的她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自此,便开启了纤维新溶剂及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
整整12年,通过张俐娜和团队夜以继日的奋斗,终于开创了难溶性大分子(纤维素、甲壳素、壳聚糖和聚苯胺)在碱/尿素水溶剂中低温溶解的新技术。
如此技术的运用,可以说是位纤维素、甲壳素等生物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打开了一扇新的「绿色」大门。
在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stry World刊物对张俐娜进行的专访中,评价她为「中国绿色化学的先驱和斗士」。
而这一成果,后来被科学家们喻为「神话般的故事」。
不过,这一切的成就,可以说都是张俐娜一点一滴、数十年如一日不懈的付出所得到的必然结果。
武汉大学周金平教授评价道:
在张老师课题组学习和工作15年,感受最深的是她对科研的执着和热情以及全身心的付出!她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而且又具亲和力。
晚上11点可以接到张俐娜的电话;收到凌晨1、2点发来的邮件……这些事情在她的学生看来,并不稀奇。
学生还这样评价道:
我们还有寒暑假,但张老师一年只休息三天。
这也印证了张俐娜对自己、对学生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沿着崎岖小道不畏艰难攀登的人,才能达到科学的高峰。
科研精神,值得敬仰、学习
在张俐娜的身上,我们不仅要看到她取得的非凡成就,更要从中学习她从灵魂深处所散发出来的一种科研精神。
许多人会问张俐娜一个问题:
您都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工作?
张俐娜回答道:
因为我喜欢科学,我对科研很有欲望和激情,在发现新东西的过程中我很有成就感和乐趣。 我不聪明,学历也不高,但是我什么都愿意去学。
不仅如此,张俐娜数十年如一日对科研的热爱、严谨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对自己,还能体现于「待人」,最明显的就是在育人方面。
张俐娜在教学科研一线辛勤耕耘数十载,年逾七旬仍坚持在讲台上给本科生授课。
「十分严格」,这是学生给她的一个评价:修改学生的论文特别认真,曾有一篇论文修改8次的记录;细致到一个单词、一个句子都会修改。
但与此同时,作为张俐娜的学生,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
除非是上课时间,学生给她打电话,张俐娜都会非常热情的回复;还会送学生营养品、鼓励学生做运动锻炼身体;也会像母亲般的提醒学生在接人待物方面的细节问题。
而张俐娜之所以于己、于他人,都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精神,原因很简单。
她认为,「孤独的一个人在世界上是不可能有立足之地的。我们只有拴在一起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其他科学界陨落的巨星
张俐娜的逝世,对于科学界固然是重大的损失,但我们应当从她的故事、事迹和成就,学到她的努力、坚持、热爱等高贵品质。
当然,也包括其他科学界已经「陨落」的巨星们。
据环球网统计:
-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蒋洪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药理学家池志强,;
-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方守贤,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李方华;
-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孙儒泳,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段正澄;
-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药学家周同惠,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专家沙庆林;
-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工程学家蒋亦元;
-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宁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道增;
-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周俊,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专家卢世璧;
- 中国科学院院士、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曹楚南;
- ……
他们为中国科学界所创造的价值,用「无价」来形容也是不足为过。
他们应当被后人所谨记,不仅仅是他们伟大的贡献和励志的事迹,更应当是他们所秉持的科研精神。
大师远去,荣光永存。
参考链接:
https://www.whu.edu.cn/info/1118/16412.htm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615372
http://www.chem.whu.edu.cn/info/1570/9635.htm
https://mp.weixin.qq.com/s/a5O8X974AR7LH3JHC73ehw
http://m.uczzd.cn/webview/news?
- 云计算一哥的生成式AI之道:Choice Matters2024-12-18
- Ilya宣判:预训练即将终结!NeurIPS现场沸腾2024-12-14
- 罕见!云计算一哥CTO,现场不发产品只讲教训2024-12-06
- 清华系初创面壁智能获新一轮数亿元融资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