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为何押注AI眼镜?
行走的百科全书,随时随地智能对话
克雷西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注意看,这是一款最新发布的眼镜。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它,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新物种。
因为它内置了AI。
戴上它,你可以随时随地语音问答,让它像百科全书一样为你指点迷津:
也可以让它帮你看文档,一句话整理总结,还能翻译外文:
首款中文AI眼镜能干什么?
百度2024世界大会上,小度科技CEO李莹发布了小度全新的AI硬件产品——小度AI眼镜。
李莹表示,AI眼镜作为人类的第一视角设备,可以捕捉视觉、声音、位置等多个维度的信息,将重新定义人与世界的互动方式。
从官方发布的参数上看,这款小度AI眼镜配备了16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重量只有45克,续航却长达56小时,可连续听歌5小时以上,一次充电仅需30分钟。
相比于行业友商1200万像素、49克重、听歌时长3小时的平均水准,还是有不少提升。
当然硬件带来的更多是附加价值,作为一款原生AI眼镜,最核心的还得是软件能力。
就像开头看到的一样,小度AI眼镜可以帮你解放双手,成为你的全能AI助手。
遇到不了解的问题,直接语音提问,如同带上了行走的百科全书;
在读书、学习时,小度AI眼镜又变身成了“备忘助手”,用手指一下,重点文字就可以加入备忘。
总之,小度AI眼镜,用真实的视角和流畅的性能,带来了崭新的交互体验。
AI硬件还没结论,AI眼镜为啥先火?
AI手机、AI PC、AI耳机、AI眼镜……“AI硬件”的概念说了一年多,但从用户反馈到市场验证,似乎始终没有看到什么实质效果。
直到Meta与Ray-Ban合作推出AI眼镜 ,不到半年销量就超过了100万,至此行业的目光开始纷纷望向AI眼镜。
但新的问题来了——眼瞅着这个赛道,大家都将纷至沓来,小度能有什么优势?
用小度自己的话说,就是“AI原生,软硬一体”。
这当中涉及为大模型定制整体的技术架构,哪些模型放在端上、哪些放在云上,以及如何让硬件的传感器、芯片、存储的组合更适配需求,如何在成本与性能之间做平衡……
这种AI硬件之路,不是设备上搭载大模型,也不是设备上跑AI应用,而是真正面向AI、面向用户需求的重新设计。
而且在软件、硬件和用户交互上都做了全面优化,使用体验也就更加自然、流畅和丝滑。
另一个层面,因为硬件是因软件而定义,硬件的性能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所以,虽然小度在载体上选择AI眼镜是一种“删繁就简”的抉择,但在软硬件设计上并未选择更简单的“拿来主义”,即软件靠API、硬件靠收购的模式。
但在小度的视角之下,AI眼镜的发布,不仅是对未来方向的把握,也是其软硬一体化能力的再次一次集大成。
“生逢其时”的小度
一款产品的成功,选择正确的路线固然重要,但时代赋予的机遇同样关键。
而此时入局AI眼镜的小度,恰好是生逢其时。
当下,AI眼镜已经成功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贝哲斯智能眼镜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全球智能眼镜销量为101万台,而2024年第一季度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了217%。
贝哲斯预计到202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1067.78亿元,相当于平均每年增长18.56% 。
如果只看国内,某知名券商预计,今年AI眼镜市场也将迎来拐点时刻。
今年以来,与AI眼镜相关的组装、声学、光电等上游产业企业,股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从大厂的反应来看,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国内外龙头科技企业都纷纷推出或计划推出AI眼镜产品,也从侧面证明了当下及未来这一行业的炙手可热。
除了市场,AI技术的进步,也到了可以支撑AI眼镜登场的时候。
依次来看,最底层的算力AI芯片,算力已经足以带动端侧大模型的流畅运行;
再配合云端,AI大模型,包括多模态大模型,也已经足以承担为AI眼镜处理各种实际场景的任务。
而且说到大模型,更是没有人比百度更懂中文AI,没有人比小度更懂AI硬件。
DuerOS已经在智能音箱等一系列设备上得到了检验,相比传统的语音对话,用户跟小度进行多轮交互的次数,提升了700%,甚至还学会了粤语、四川话等方言。
还有百度丰富的数据和应用生态,都可以无缝接入小度,加上小度已经走进超过4600万个家庭的自主品牌设备,数据的优势也得天独厚。
再加上多年以来的摸爬滚打,小度积累了从芯片、PCBA、各电子器件到成品组装的全链条供应链资源。
一切都已经呼之欲出了。
AI眼镜之后,小度将会把“软硬一体智能化”的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并且不断将AI引入到更多的硬件形态。
这样做的终极目标,小度CEO李莹表示,创造“AI新物种”不是目的,小度的目标,是让AI技术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人类智慧生活的伙伴。
所以生逢其时的小度AI眼镜,能否与小度的整个AI硬件布局,一起走向成功呢?
首发即不同的特性、全面AI化的系统,这样独特的身位,加上得天独厚的时代机遇,都意味着这一愿景充满了希望。
- 李飞飞吴佳俊团队推出具身智能决策能力评价基准,o1-preview登顶2024-11-14
- o1不是唯一路径!MIT新研究:在测试时训练,模型推理能力最高升至5.8倍2024-11-12
- 树莓派爆改国际象棋,棋子活了自己动2024-11-12
- 鸿蒙的“AI野望”:让AI融入操作系统,数亿补贴寻应用开发者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