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赛宁团队突破高斯泼溅内存瓶颈,并行方案实现多显卡训练

在4张卡上训练,可以加速3.5倍以上

克雷西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高斯泼溅模型训练的内存瓶颈,终于被谢赛宁团队和NYU系统实验室打破!

通过设计并行策略,团队推出了高斯泼溅模型的多卡训练方案,不必再受限于单张卡的内存了。

用这种方法在4张卡上训练,可以加速3.5倍以上;如果增加到32卡,又能有额外6.8倍的加速。

图片

该团队提出的是一种名为Grendel的分布式训练系统,第一作者是清华姚班校友赵和旭。

通过多卡训练,不仅速度更快了,研究团队还突破了大场景、高分辨率环境下的内存局限,生成了更多高斯,3D结果质量也更高了。

图片

为了体现这个成果是多么的鹅妹子嘤,谢赛宁本人发了这样一个表情包:

(大哭):不!你不能扩大3D高斯泼溅的规模,不管是场景、分辨率还是批大小,这消耗的算力和内存实在太高了
GPU:我就笑笑不说话

图片

还有网友调侃说,看来老黄的股票又要涨了。

图片

又快又好的3D生成

多卡并行的方式,突破了单卡的算力和内存的限制,让Grendel可以处理极具挑战性的大场景(更多高斯粒子数量)渲染任务。

图片

如在Rubble(4K分辨率)和MatrixCity(1080p分辨率)这两个大型复杂场景中,Grendel使用多达4000万和2400万个高斯粒子,生成了高保真的渲染结果。

图片

在镜头不断拉近的动态过程当中,也能看出Grendel生成结果的细致性和连贯性。

图片

从数据上看,在Mip360和TT&DB数据集上,4卡批量训练后的渲染质量(PSNR)与单卡相比也几乎没有损失,进一步验证了Grendel的多卡并行在不同场景上的有效性。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Grendel还在这两个数据集上实现了3-4倍的速度提升

图片

特别是在4K场景中,单卡训练不仅速度慢,还容易出现内存不足,所以使用Grendel在多卡上进行并行训练不仅带来量的改变,也带来了质的突破。

图片

OOM:Out of memory,内存不足

另外,通过支持更大的批量(batch size)和动态负载均衡,Grendel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多GPU资源,避免计算力的浪费。

例如在Mip-NeRF360数据集上,Grendel通过增加批量和动态均衡负载,可以将4卡并行的加速比从2倍提高到近4倍。

图片

那么, Grendel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

将高斯泼溅过程拆解

在开始介绍Grendel的原理之前,先来解答这样一个问题:

单张卡不够用,用多卡似乎是很容易想到的思路,为什么以前没见到有多卡方案呢?

这就涉及到了高斯泼溅模型独特的计算方式——高斯泼溅分为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的并行粒度不同,需要进行切换。

这与大多数神经网络模型的单一粒度并行方式大相径庭,甚至高斯泼溅根本没用到任何神经网络。

这就导致了现有的针对神经网络训练的多卡并行方案(如数据并行、模型并行等),难以直接应用于3D高斯泼溅。

另外,在高斯泼溅模型的训练过程中,不同粒度的过程之间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通信,加大了并行方案的难度。

图片

这也正是Grendel的设计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Grendel将3D高斯泼溅的训练过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高斯变换(Gaussian transformation)、渲染(rendering)和损失计算(loss computation)。

针对这三个阶段Grendel采用混合粒度的并行策略,在不同的训练阶段使用不同的并行粒度。

  • 高斯变换阶段采用高斯粒子级(Gaussian-wise)并行,将高斯粒子均匀分布到各个GPU节点;
  • 渲染和损失计算阶段采用像素级(pixel-wise)并行,将图像分割成连续的像素块,分配到各个GPU节点。

在高斯变换和渲染阶段中间,Grendel通过稀疏的全对全通信,将每个GPU节点上的高斯粒子传输到需要它们进行渲染的GPU节点。

由于每个像素块只依赖于其覆盖范围内的高斯粒子子集,Grendel利用空间局部性,只传输相关的粒子,从而减少了通信量。

图片

完成损失计算后,在每个GPU节点上,系统会根据损失函数计算渲染管线各个参数的梯度,并通过反向传播回传给高斯粒子的各个属性参数。

之后,系统将各GPU计算出的梯度进行聚合,得到批量数据的总梯度,并据此更新高斯粒子的属性参数。

接着就是重复从高斯变换到参数更新的步骤,直到模型收敛或达到预设的训练轮数。

另外,为了处理渲染阶段的负载不均衡问题,Grendel引入了动态负载均衡机制:

在训练过程中,Grendel会记录每个像素块的渲染时间,用于预测当前迭代的负载分布,然后动态调整像素块到GPU节点的分配,尽量使各个节点的渲染时间接近。

为了进一步提高GPU利用率和训练吞吐量,Grendel支持批量训练,即在每个训练迭代中并行处理多个输入图像,并根据批量大小动态调整学习率,以保证训练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作者简介

Grendel的第一作者,是纽约大学计算机博士生、清华姚班19级校友赵和旭,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布式机器学习。

在清华期间,赵和旭曾在清华NLP实验室孙茂松团队参与研究,接受刘知远副教授的指导。

他还曾经在Eric Xing组访问,优化了一个分布式机器学习中的通讯问题,论文被MLsys2023接收。

另外三名华人作者,Weng Haoyang(翁颢洋)也来自姚班;Daohan Lu来自纽约大学,是谢赛宁的博士生;还有Ang Li博士,是一名浙大校友,现在美国PNNL实验室从事研究。

赵和旭在纽约大学的两位导师Jinyang Li教授和Aurojit Panda助理教授,以及纽大知名学者、ResNeXt一作、DiT(Sora核心架构)共同作者谢赛宁助理教授,都参与指导了这一项目。

图片

论文地址:
https://arxiv.org/abs/2406.18533
项目主页:
https://daohanlu.github.io/scaling-up-3dgs/
GitHub:
https://github.com/nyu-systems/Grendel-GS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