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钟,需求文档变产品,国产大模型开发神器火爆WAIC
有了它,每个人都能完成应用的开发
白交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两分钟端到端从需求到应用,WAIC上这个国产开发神器火了!
而你唯一所做的,就是扔给它一个需求文件。
它叫做星辰大模型·软件工厂,由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联合发布。
有了它,每个人都能完成应用的开发。整个过程你甚至也不用想提示词、跟大模型对话。要是想改需求,也只需在文档里修改即可,所写即所得。
这样省去了大量需求对齐时间,效率直线UP有没有!妥妥打工人神器。
据介绍,该产品月底将开放测试,而在他们早期内部测试中,这个软件工厂已经带来了4倍的提速。
来看看这个开发神器究竟有多厉害。
国产开发神器「软件工厂」
在他们释放的几个演示Demo中,可以看到这个软件工厂主要有三个特点:
低门槛、所写即所得、端到端。
项目开发的开始,你需要提供一个详细的需求文档。包括像产品定位、目标客户,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功能说明。
比如你要做个电商卖家系统,那就需要买卖家两端不同的功能,像商品列表、商品详情、购物车、购买下单、我的订单;
上传产品需求文档之后,这个软件工厂就开始运转了。
从后端架构设计、代码生成;前端交互设计、代码生成、应用测试、生产发布一整套流程,每一步都在界面上可视化。
在这个页面上可以看到,左边是是需求文档/文件,上面是开发流程,中间就是它的工作空间了。
首先来到后端架构设计环节,它能自动生成调用关系图。
随后依照这一架构图生成代码,除了整个生成过程能看到之外,你可以随时选择查看文件结构,下载代码、查看应用等。
插一嘴,注意看下面的时间,速度可以说是非常之快了。
再来到前端环节,因为识别到需求文档里已经有了系统草图,所以就直接来到代码生成环节。
工作空间同样分为两个区域,一边是效果,一边是代码。你可以看到整个前端界面生成的过程,并且也支持随时停下来修改。
在生产发布之前,它还能自行进行应用测试。
而如果你要更改需求,比如想在买家端系统里增加一个「商品收藏」,也只需要在文档里修改即可,然后再次重新开发应用。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文档即工程,所写即所得。
这也是此次星辰大模型·软件工厂呈现出来的最大特点。
整套流程下来,你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需求文档,过程中再“监督监督”它生成的效果咋样。
传统软件开发流程涉及不同岗位人员间的信息流通与传递,如何保证这一过程之中需求的一致性,成为软件开发的一大挑战。因为当中信息流通稍微有一点不对齐,就会导致开发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但这个软件工厂以需求文档为中心,整个流程全都在线上一键完成,直接省去了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沟通,开发效率直线UP。
这与当前大部分大模型软件开发工具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大多以对话式交互为主,但这个软件工厂可以一站式、端到端实现从需求到应用的触达,并且过程可控,可以随时“插手”修改。
前者主要适用于个人开发者,后者则更适配更大范围内企业层面的降本增效,包括早期应用Demo、新行业新领域的布局、日常软件开发等等。
在他们企业内部,也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据介绍,他们前期实测使用软件工厂之后,软件开发流程提速4倍。
有这样一组直观的数据。
在某大型系统的某分支功能开发过程中,原本需要2个产品经理和6名开发人员,耗时1个月开发的项目。
结果在星辰软件工厂的辅助下,只需要1个产品经理和3名开发人员,然后两周完成了软件的研发。
也难怪在WAIC现场,这个软件开发神器这么受关注。
那么这背后原理到底是什么,来看看出品方怎么说。
软件开发流程提速
中国电信,相信读者们并不陌生,作为大模型玩家中较为特殊的存在。他们有算力、有数据、还有一群专业的技术团队。
此前开源的星辰AI大模型、方言大模型等在业内引发了不少的轰动。
目前已经完成语义、语音、视觉等多模态大模型的布局。
此次这样一个软件开发神器,TeleAI透露,依托于自研多模态大模型,他们从三个方面构建核心能力:
• 面向文档开发的协同新流程。
这正是使用过程中最直观感受到的功能,它直接通过撰写文档来实现开发,这样让用户能专注于核心业务逻辑的实现,而非传统串联式开发,需要繁琐的编码和调试。
• 代码可控生成。
如何保证生成代码的稳定可控,是目前业内面临的关键挑战。
软件工厂如何解决的呢?他们提出代码基元的概念,从海量代码抽取最小方法单元,实现代码模块间的关系解耦,有效改善大模型生成代码的可维护性;
与此同时,面向标准库构建调用规范知识,实现了代码的可控生成,提高了开发效率。
• 编程交互新模式。
目前大模型代码生成范式大多受限于提示词以及对话Token上限,无法完成一整套项目开发流程。
软件工厂提供了项目级别的协作与管理能力,无需跟大模型直接沟通,就完成了项目的开发测试和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星辰软件工厂,其实还透露出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至此之后,中国电信,AI标签更浓了。
在之前的固有印象里,对于中国电信的运营商标签大过于技术标签,以至于当他们发布大模型时,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意外。
但其实,在大模型和AI技术领域,中国电信有长期积累与多方面布局,一直是个实打实的技术派。
目前,中国电信已经有了一支近800人的研发团队,由AI领域科学家李学龙牵头,并组建了TeleAI。TeleAI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人工智能发展趋势,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在大模型生态上面,他们联合头部生态构建了涵盖教育、政务、应急等20多个行业大模型,覆盖全行业500多个应用场景。
而在数据层面,已经完成了已经完成了超500TB文本数据、12亿张图文数据、PB级视频数据的积累。
除此之外,他们也有天然的应用场景和用户基础,能够更快地推动大模型在各个领域的落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软件开发新范式
今年WAIC最大的关键词,就是大模型应用。
如果说前几年还在说可信AI、数据安全等,那么今年大模型这一技术范式成为强共识。不管是展区还是论坛,都朝着大模型应用落地去展开。
当然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非软件开发莫属。
此前像GitHub Copilot、Devin亮相之际,让不少工程师惊叹于大模型对软件开发的范式变革。但随着实际体验以及更多代码生成产品发布,相关思考也趋于冷静。
市面上大多数产品其实都停留在单点功能、简单应用。在这基础之上,后续有更多产品设计层面的更新,比如可视化的运行环境,但始终仍是大模型对话交互模式为主导,面向的仍是个人开发者的流程思路。
而要是面向产业级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这样的开发范式,其实有不少局限性。
一来受限于你的提示词水平,对于普通大众、非软件开发者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门槛;
二来大模型的随机性和幻觉,无法开发复杂、稳定的大模型应用。
再有就是协同,一个项目级别的开发涉及到多个环节以及不同人员之间的协同合作,包括前后端设计、后续测试、部署等整个流程环节。
此次中国电信,其实带来了新的范式特点:一站式和协同性。
大模型以对话式交互的方式,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但深入到产业的生产开发中,对话式交互可能并非刚需,而与软件开发流程深度融合,将各步骤各部门协同调度起来才是根本。
此前,前特斯拉AI总监卡帕西这样形容软件开发的发展。
自动化软件工程,目前看起来与自动化驾驶类似。
具体体现在发展进程上:首先人类手动编写代码,然后 GitHub Copilot 自动完成几行,再之后ChatGPT 编写代码块,现在就是Devin的出现。
接下来,他认为自动化软件工程会演变成为协调开发人员需要串联的许多工具一起编写代码:终端、浏览器、代码编辑器等。以及人类负责监督,逐渐转向更高级别工作。
好了现在软件工厂的出现,又将自动化软件工程往前推进了一步。
- 把Runway、Luma们一锅端了!这款视频模型上“杀手级”功能:一致性魔咒终于打破2024-11-14
- 灵宝CASBOT首款人形机器人发布,会做家务,续航超过4小时2024-11-14
- 彩云小梦V3.5上线!首个基于DCFormer架构通用大模型发布2024-11-13
- 诺奖AI成果开源!AlphaFold3代码人人可以免费下,Nature撰文推荐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