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估值53亿

曹原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又一家智驾公司赴港IPO。

Minieye,佑驾创新,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这家由华中科技校友、85后博士创办的智能驾驶公司,凭借提供智驾、智舱以及车路协同解决方案,成立十年,量产车型超188款、智驾方案销量超78万套

截至2023年,Minieye收入在国内智驾公司内排在第三位

更关键的是,公司成立初期就吸引来自阿里巴巴CEO吴泳铭的天使轮融资,大股东还包括四维图新

智驾公司,正迎来一波上市热潮。

Minieye财务状况如何

评判一家公司的规模,首先需要参考的就是收入数据。

Minieye在2021年至2023年间,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收入为4.76亿元,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4.9%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公司毛利比较可观。2023年毛利润为0.68亿元,比去年增长102.6%;毛利率为14.3%,在行业里算比较高的水平了。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不过,公司仍然在亏损状态,2023年略有缩窄。2023年经营亏损为2.06亿元,比去年减少6.4%;年内亏损为2.07亿元,同比减少6.8%。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这背后最大的原因应该是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公司的本质:高研发投入。2023年Minieye研发开支为1.50亿元,比去年增加7.9%,在所有开支中金额一直最高。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公司的研发团队人数在全公司占比也最高。2023年公司拥有331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63.8%,其中55.6%拥有学士学位,32.9%拥有硕士及以上的学位,这些人才分布在公司位于深圳、北京、上海、武汉和南京的五个研发中心。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三年来Minieye经营活动现金流一直是正的。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并且截至2023年末,公司账面还有1.98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表示拥有足够的现金结余支持业务运营和未来扩张。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总结一下就是,Minieye近年收入不断增加,毛利率可观,虽然还在亏损但近期略有缩窄,并且还有正向的现金流和足够的现金储备。

那么Minieye这些年,都做了哪些业务?

Minieye都有什么业务

总的来说,Minieye目前三条业务线,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和车路协同方案。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之所以提起Minieye先说是一家智驾公司,因为从2021年到2023年,公司收入80%以上都来自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021年占比达到98.8%,2023年减少到81.1%。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公司已经量产的智驾产品有iSafetyiPilot系列,前者为包含AEB、ACC等L0-L2级别的基础智能驾驶功能,后者则是涵盖高速NOA、城区NOA和智能泊车的高阶智驾产品。

其中,iPilot产品最低可用32TOPS算力,1-5个毫米波雷达、6-10个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实现高速NOA功能,并且不仅支持安装在新能源车上,也支持安装在传统汽油车上。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公司的智驾产品还包括正在开发中的L4级自动驾驶方案iRobo,可在工业园区、港口和机场等特定区域和操作场景下实现全自动驾驶,今年年底计划交付。

凭借着两款智驾产品,佑驾创新在2023年合作车企数量达到14家,定点车型达到20款,实际量产车型达到56款,智驾方案销量超过78万套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以L0-L2+智驾产品收入来说,2023年,佑驾创新在所有中国新兴科技公司中排在第三位

除了智驾产品收到广泛认可,Minieye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车路协同产品近年来也稳步发展中。

Minieye提供的智舱产品主要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客检测系统(OMS)和其他解决方案,基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算法打造,主要为六种应用场景提供“主动式”服务,包括司机注册、乘客看护、驾驶员疲劳检测、安全接管、交互娱乐体验、健康监测。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在2023年,Minieye已经和9家车企达成合作,定点合作车型31款,并且量产车型达到10款,量产车型总数达43款,其中DMS方案还通过了欧盟通用安全法规DDAW的认证。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最后Minieye还提供车路协同解决方案,集成雷达、摄像头、自研算法以及V2X技术等,帮助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客户布局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目前已经合作过13个项目

整体来看,Minieye的客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78.0%下降至37.0%,并且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也从2021年的31.7%下降至11.4%。

Minieye认为自己的优势包括全栈自研算法,涵盖感知、融合、建图定位和规控四大模块;兼容及可移植技术,算法和中间件灵活支持主流SoC平台;以及软硬件一体化的设计能力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五个研发中心,公司还有自有生产基地,能够为部分产品提供三防涂覆、组装、包装等生产流程。

目前在用的宝安生产基地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2023年产量21.22万件,产能利用率为56.2%。公司还拥有正在建设的广州生产基地,面积3400平方米,计划今年第三季度投入生产。

公司由此形成了几大优势,包括丰富的产品、全栈自研能力、平台化及软硬件一体化研发能力、量产能力还有一流的客户基础以及员工队伍。

待成功上市后,公司表示,所筹得的资金也将主要用于扩大这些优势。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上市筹集资金净额中会有70%投入进研发生产方面,包括12%用于研究人工智能技术,16%用于改善研发技术设施、设备和工具,30%用于提升生产效率和解决方案竞争力,还有12%用于完善产品研发能力。

Minieye在招股书中写到,未来将继续专注技术创新、吸引技术创新人才,增强智能产能,开拓客户,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化战略,成为自动驾驶智能解决方案行业领导者。

Minieye从哪里来

说起Minieye的创始团队,不仅都有技术相关背景,拥有丰富管理和研发技术经验,还都是80后、名校出身,包括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等。

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总经理刘国清,今年37岁,主要负责公司运营总体规划以及经营目标、战略发展及技术研究方向,还有产品开发、生产和布局。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刘国清拥有华中科技大学数学学士学位、武汉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并在2013年取得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成立本公司之前曾担任过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项目主任,以及南京车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首席工程师,在管理、技术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拥有约12年经验。

第二位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执行董事和副总经理的杨广,今年35岁,主要负责智驾解决方案业务以及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及合规事宜。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杨广拥有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士学位,在管理和技术领域拥有约14年经验,加入佑驾创新前,曾在南京车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工程师,还在腾讯工作过3年。

第三位联合创始人,也是公司执行董事和副总经理的周翔,今年37岁,负责车路协同业务以及附属公司的营运及管理。

周翔拥有东南大学计算机软件及理论硕士学位,在管理和技术领域拥有约11年经验,再加入本公司前,也在南京车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工程师。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最后一位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王启程,今年40岁,主要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海外业务拓展。

王启程拥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在管理、技术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拥有超过10年经验,在加入佑驾创新前,也曾经是南京车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工程师。

也正是由于有这样丰富经验的高管带队,Minieye自2014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17轮融资,累计吸金14.48亿,最后一轮投后估值达到53.48亿元

华科系智驾公司赴港IPO,10年吸金15亿,收入国内前三

不难看出,Minieye自成立初期就受到资本市场青睐,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投资天使轮,投资方还包括四维图新普华资本合创资本等知名风投机构,其中四维图新还是公司大客户之一。

这也是今年又一个智能驾驶公司冲刺IPO。近期不仅有地平线、黑芝麻等以智驾芯片为主的企业,还有知行科技、纵目科技等主要提供智驾解决方案的企业,还有速腾聚创等提供智能驾驶传感器的公司,纷纷递表准备上市。

智能车市场火热,这份热度也传递到了产业链的上上下下。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