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车看中国,中国智能车看重庆
清华李克强院士、阿里云之父王坚院士都来了
杨净 发自 山城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什么样的会议,能吸引到一众国内乃至全球产学研大佬?!
清华李克强院士、阿里云之父王坚院士、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360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云从创始人兼董事长周曦以及IBM、意法半导体、达索系统、福特汽车等国内外领军企业高管。
今天,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开幕。
作为重庆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以及影响最广的国际盛会,此前吸引到了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行业大佬,以及数十名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曾来到现场,对智能产业发展输出观点。
今年的年度主旨聚焦在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数字中国等,这个正高速行进的新兴赛道,结果嘉宾同样个个来头不小。
要知道,此前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科技浪潮中,重庆一直很低调。如今却在新兴产业上,连续举办了五年的国际盛会。
为什么是重庆?
虽然对外输出不多,但要看汽车产业上的布局和发展, 重庆能有这样的影响力绝非偶然。
一方面,本身有基础。
近十年来,重庆汽车产量保持在200万辆左右。2014-2016年连续3年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其中2016年,汽车产量达到了300万辆,一举成为全国第一个产量突破300万辆的省市。
往近处看,2022年产量达209.2辆,全国占比为7.7%;实现4514.6亿元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6.4%。
其中以长安汽车为代表,产销全国排名集团第四、自主品牌第一,产品种类涵盖轻、重、客、微、轿全谱系。
而在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等方面,重庆也有相应的积累——
本地配套率达70%,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千家,包括电装、大陆、麦格纳等知名企业入驻,具备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各大总成完整的供应体系。
另一方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布局很活跃。
以华为为例,在智能车上诸多合作就诞生在重庆:
- 与塞力斯联合打造汽车品牌AITO,其产品问界成为新能源汽车当中最受瞩目的产品之一;
- 还有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高端电动品牌阿维塔科技,融资和造车进展狂飙,最新估值近200亿。
据悉,目前华为智能驾驶研发团队中,有千余人长期在重庆工作。
还有更多无人车、智能网联汽车开始在重庆试跑运营。比如在重庆永川,其全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运营一年之久。
前段时间,首批7款智能网联汽车开始在高新区进行试跑,包括自动驾驶通勤车、低速无人售卖车、低速无人配送车、低速无人安防巡逻车等。
与此同时,还公布了33条道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与应用路段。
目前,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以“长安系”为龙头,十多家整车企业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产业集群。
- 整车企业:长安、长城、吉利、福特、理想、赛力斯等;
- 产业链条企业:比亚迪电池、吉利电池、博世氢燃料发动机、西部智联、智行者、黑芝麻等企业相继落地。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国家示范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际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示范城市,以及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都在建设之中。
这样总结来看,重庆汽车产业有基础,而且发展劲头很猛。
但必须承认的是,这样的城市其实也并非孤例。相反,更多城市也都同样驶入了快车道。
甚至相较于重庆,优势可能更为明显。
比如像深圳,产业基础更深厚。
放眼全球,其新能源产业链都可以说最为完整,已形成以比亚迪为龙头,从电机、电控、电动总成、配套充电设施到整车制造等一整套生态闭环。
前段时间,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00万辆的企业。
还有像武汉、苏州、合肥、长沙这样新兴后起之秀,在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方面的进展也十分活跃——
更多专门的测试道路和区域落地,以及更多智能网联汽车入驻并启动常态化运营。
所以不管是从产业基础,还是得新兴进展来看,重庆优势并非那么明显。而且随着汽车产业加速重构,更多壁垒显现,像重庆这样的城市又何以站稳脚跟?
智能车发展,重庆何以站稳脚跟?
过去一段时间,传统车企停产油车、互联网企业相继造车,已经形成产业共识的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要想实现真正的产业重构,这并非是整车企业依靠传统供应链就能解决,尤其在智能网联化的实现上。
智能网联汽车是从终端、驾驶体验、以及商业模式等上面一整套智能化创新,因此离不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加持,产业生态远比以往复杂的多。
这也就决定了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朝着软件生态和计算平台开始转移。
一方面,智能交互、智能驾驶以及智能服务被称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要素,软件成为链接一切(汽车与司机、司机与乘客等、零部件和整车等)的载体。
另一方面,要想实现更好的智能驾驶体验,需要大量的、多维度的数据融合和处理计算,这就需要强大的计算平台加持。前段时间,马斯克就为特斯拉上线了一万台H100集群超算Dojo。
因此,要想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落地,不仅需要自身的技术研发升级,还要与更多伙伴进行生态上的紧密合作,以及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其中,地区政府的作用也就得以凸显,在助力产业发展、应对产业挑战这块,无外乎有三重价值维度。
首先——人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前沿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人才。
就以重庆为例,他们近三年累积培育汽车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创业领军人才11人和创新创业示范团队46个,2022年引进汽车领域A类外国高端人才8人。
与此同时,还有产业创新平台的搭建。比如,推动组建长安汽车牵头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中国汽研牵头建设重庆市智能汽车与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引进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以及清华大学李克强院士团队建设的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
其次——地利——产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运营。只有吸引更多伙伴入驻,带动生态构建,从而形成城市自有的产业号召力。
硬件基础设施上,比如就有工业园区、科学城、示范区等形式搭建以及配套服务,还有像数据中心、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以及交换电和加氢综合能源站等应用生态构建。
还有像大会、赛事举办,一举链接起国内乃至全球产学研的前沿动向,拖动更广范围的合作。比如此次智博会,邀请了福特汽车、意法半导体等国际行业领军企业高管参会;举办多个专业论坛,邀请200余名与会专家来到现场。
最后——天时——顶层设计,这也是最本质和最核心的原因,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多地开花,离不开当地政府政策支持。
深圳去年率先进行了制度探索,出台了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法规,对L3级以上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准入、路权、权责认定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而重庆提出建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具体实操下,还有一系列定量目标:
在2025年底,明确建设车路协同道路超过1000公里,新增智能网联路测设施超过1200个,累计启动超过500公里智慧高速公路建设。
除此之外,根据产业发展程度以及地理环境,不同城市各自有着差异化的打法。重庆这座城市亦是如此。
首先,独特的地形地貌,是智能网联路测的天然练兵场。重庆山城,多山路多桥梁,多复杂立交多雨雾,可以覆盖全球85%以上交通场景及环境,成为吸引企业落户的重要因素。
其二,创投兴业。今年5月,总规模2000亿元的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宣告成立,专门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前几天,重庆新诞生的超级独角兽阿维塔科技,正是它在投企业。
猛烈的创投环境,也带动着本土企业积极转型,加之深厚的产业基础,也就自然而然进展飞速。
比如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相继启动 “香格里拉 ”、“北斗天枢 ”等战略计划,构筑起深蓝、阿维塔、长安启源等在内的新能源品牌矩阵。
还有小康股份与华为深度合作,造就了市值一度达千亿的赛力斯。
此外,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要想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入到西南各地发展,是绕不过重庆的。
中国智能车看重庆
AI时代之前,重庆在科技互联网进程中不显山不露水,有的也是抖音等平台带起来的网红经济,在「虚」的那一面上并不突出。
AI时代开始之后,与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深度结合,重庆才开始展现出独一无二的优势——
深厚的传统产业基础、独特的应用环境、以及积极的市场氛围。这也就实现了重庆想要数字化转型的可能性:从传统汽车跨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
这样来看,智博会只是表现,实际上是带动重庆智能汽车发展,补足供应链体系。
比如去年才落户重庆的云潼科技,目前已实现从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方面全链条自主可控,补足了重庆汽车产业车规功率芯片供应链,一年多时间就服务了比亚迪、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100余家车企。
还有去年围绕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引进大陆集团、商汤科技、地平线等项目49个。截至2022年底,重庆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企业达90家,产业规模达83亿元。
当然也不只是重庆。
以往像上海WAIC、北京服贸会这些在超一线城市举办的盛会,现在更多城市,有能力有实力召集全球合作伙伴。
一方面,更多前沿产业可以朝着更广泛区域转移,比如苏州的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等。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地区对于新兴产业布局的意识逐渐加强,新兴科技的普惠迎来了加速度。
如果翻看各个城市产业规划,不难看出智能网联和新能源都成为他们的发展重点。
表面上看,这是城市之间日益焦灼的生态竞速,但实际上,只有企业与地区之间的紧密联动,才能突破产业壁垒,加速应用落地。
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地智能车进展频频、呈现全面开花之势。这也就是放眼全球都没有的中国加速度。
- 谷歌版Sora升级4K高清!一句话控制镜头运动,跑分叫板可灵海螺2024-12-17
- 「AI定义汽车」新拐点已至!小米孟二利:我们有三个工作需要做好2024-12-13
- 月薪1万4的ChatGPT要来了!OpenAI自曝其达博士级别,网友:我宁可聘请一个博士2024-12-16
- OpenAI附议Ilya预训练终结!“但Scaling Law还没死”202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