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驶入「安卓时刻」
15w的车,也标配智能驾驶?
贾浩楠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上海车展正在成为汽车智能化的重要风向标。
今年在核心方向上,依然卷的是智能驾驶,而且标志性地展现出了两大方向:
一大方向“顶天立地”,智能驾驶量产落地能力上限继续拉高:从自主泊车、高速NOA向城市NOA迈进。
新方向是“铺天盖地”,智能车功能展现出规模化效应:早先在高端车型上量产落地、并积累了成熟经验的行泊一体——ADAS、自主泊车和高速、城市NOA等体现,今年车展前后出现向中端车型、大众市场普及的趋势。
从车主用户角度看,几年前关于“智能驾驶有没有必要”的争论,今年转变最明显的方向之一就是“智驾功能到底多少钱合理”,以及最重要的“什么样的智能驾驶才是好用的敢用的”。
由“尝鲜”变成对性价比、产品价值的权衡,更加说明市场需求出现了本质的变化,智能车区别于传统功能车,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自然在技术端、产品端,会诞生新的方案。
这个新方向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莫过于Momenta和NVIDIA合作传递出的新进展。
基于NVIDIA DRIVE Orin的高性价比芯片,Mpilot Pro发布
Momenta和NVIDIA合作,推出基于NVIDIA DRIVE Orin⾼性价⽐芯⽚的Mpilot Pro中配量产智能驾驶解决⽅案。
最值得关注的,是价格定位和功能性能的匹配。
Mpilot Pro解决⽅案,服务于15-35万主流中端⻋型,可在免搭载激光雷达和不依赖⾼精地图的⽅案上,提供性能领先的全场景⾼阶智能驾驶功能。
具体可提供ADAS、APA⾃动泊⻋辅助,以及进阶的HNP⾼速⾼架领航辅助、UNP城市道路领航辅助、UCP/HCP城市及⾼速全场景巡航辅助、LPNP记忆泊⻋领航辅助,以及PNP泊⻋领航辅助等功能。
在实际使用中,Mpilot Pro带来的是更接近“老司机”的体验。
Momenta CEO曹旭东,具体解释了Mpilot Pro在使用体验上如何更像人:
比如超车变道时,很多用户反馈都是“我心里一想,它马上就开始超车变道,好像人车合一”。又比如高速拥堵下的跟车,虽然看似简单,但做好并不容易。需要对前车、前前车的车流做预判,只有预判准确,才不会急停急起。
Mpilot Pro能做到将对其他目标的预判融入整个决策流程,当前车停的时候,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避免刹停,前车起步的时候又及时提速跟随,仅通过加速和减速的调节,让整个行车过程非常舒适、且智能。
Mpilot Pro可实现⾼速⾼架、城区、泊⻋的全场景覆盖,可应用在占中国汽车消费市场50%左右份额的主流乘用车型上。
意味将有更多用户、车主体验到之前高端车型才有的智能驾驶体验。
技术成熟外加用户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大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智能驾驶一个新的转折点来到。
“标配时刻”,为什么是现在?
智能驾驶方案上车,可以追溯到很早。奥迪在2017年推出的A8,带激光雷达,号称已经搭载了L3级自动驾驶功能。
售价不菲,超过百万。
而由深度学习技术引领的这一波AI热潮,把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数据规模、成本—效率比等等都带向了一个新阶段。同时,软件算法端的技术成熟,对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整个智驾产业链向更加合理商业化方向发展。
所以前两年,类似Momenta的Mpilot高配智驾方案,率先开始应用于高端旗舰车型。NVIDIA DRIVE Orin芯片,也出现在售价在40万以上的车型上。
尽管价格不低,但是“智能驾驶”这个词汇以及全新的体验,开始向消费者渗透。
这就像是智能手机时代刚刚开启时,先让一小部分人体验到的“iPhone”,带来全新的产品体验,但成本较高,可以引领方向却还无法让“智能手机”普及。
Momenta CEO曹旭东,用了一组很贴切的比喻:
旗舰产品肯定要带来旗舰的体验,而且这个“旗舰体验”是希望将整个行业体验的天花板往高拉。另外一方面,(智能驾驶商业化)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
基于NVIDIA DRIVE Orin⾼性价⽐芯⽚打造的中配方案,继承了旗舰产品上已经有的体验。在旗舰上已经打造相对成熟,用户觉得好用、爱用的体验,会放到“铺天盖地”的产品上,使得更多用户享受到这个产品的价值。
而从作为算力底座支持的NVIDIA,则从需求出发看待智能车行业出现的新变化:
NVIDIA打造的DRIVE Orin,首批发布的这些车型中,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
而随着智能驾驶的体验不断进步,DRIVE Orin的价值被用户逐渐认可。更低价位的车型上用户也出现了同样的需求。在合理的车型价位区间,智能驾驶成为标配、必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NVIDIA乐观地相信,随着自动驾驶用户体验不断加强,对用户重要性加强,会有越来越多更低价位、更大量的车型来选择NVIDIA DRIVE Orin。
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从来都是互为因果相互激励。用户一侧变化的同时,技术端和产业链也在快速变化。
技术端,以Momenta为例,采取量产自动驾驶(Mpilot)与完全无人驾驶(MSD)相结合的“两条腿”产品战略。
L4高阶技术赋能L2量产产品,并通过量产车辆产生的海量数据回流,自动化地训练算法,提升AI司机的能力。随着量产装机量的不断扩大,“飞轮”就能越转越快,智能驾驶的体验也会越来越好。
而这条路线之所以能走通,核心是Momenta已经建成了底层关键数据的互相打通,感知、预测、规控模块高度复用的数据闭环体系。
产业链一侧,NVIDIA通过最初算Drive系列芯片,首先验证了通用GPU架构的计算芯片在AI任务,尤其是以视觉数据为主的自动驾驶任务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之后推出的NVIDIA Xavier芯片,给汽车行业带来了一个开放性的,可编程的,大算力平台,吹响了汽车智能化的浪潮。通过和自动驾驶公司、主机厂的合作,各方都积累了智驾方案量产交付的工程经验。
如今配置更加灵活,性能更加强大的DRIVE Orin,自然而然的开启了大规模落地的量产节奏。
智能驾驶搭载高端车,引领作用发挥了历史价值,而技术积累、产业链成熟,以及用户需求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智能驾驶不可逆转地向大众消费区间普及的方向前进。
Momenta和NVIDIA合作的加深,或许预示着智能驾驶的“标配时刻”已经到来。
如何看待
百年汽车工业变革已经明确的趋势: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现在上半场电动化的拐点已经驶过,中国玩家的发挥很出色,获得了“电动”的话语权。
这个拐点具体可以锁定在2016年前后。三电技术积累走到质变节点——新能源车标定续航开始超过300km,而售价控制在了20万元左右。使得这个新物种首次具备真正的实用、家用属性。
随后的几年,电池效率持续提升、能量密度不断提高,于是出现了如今新能源爆发式的增长。
而下半场智能化的拐点——智能驾驶大规模普及的“标配时刻”也正在到来。
类比三电技术,也能找到一个类似的拐点:成本上,整套智能驾驶产品控制在1万元以内;技术上,则能在这样的成本基础上实现自主泊车、高速NOA、乃至城市NOA等高阶智驾功能。
反映在整车层面,是带有“三域融通”智能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售价中位数也能控制在20万元左右,一如当年。
换句话说,智能驾驶发展到了“物有所值”的阶段,用户开始愿意为之买单。
之后的节奏和方向似乎也清晰起来:AI司机更加可靠、丝滑,智能驾驶体验不断提升;同时智驾套件的成本逐渐下降。
智能驾驶“顶天立地”,是让一小部分用户感知到新浪潮新体验,同时不断拉高技术天花板,挖掘行业未来的增长空间。
但更重要或更具意义的,是让智能驾驶大规模、大范围、“铺天盖地“的普及和标配,让绝大部分用户获得可期的体验。
所以多年以后再连点成线,或许Momenta和NVIDIA在上海车展透传的加深合作,会是汽车智能化“标配时刻”的开端。
- 华为智驾首次上车比亚迪!38万元硬派越野车标配端到端2024-11-12
- 小鹏也背叛纯电了!增程首秀续航1400公里,自研智驾芯片亮相,还给老用户搞硬件升级2024-11-07
- 奥迪确认用华为智驾:问界阿维塔同款,纯燃油实现「有路就能开」2024-11-04
- 苏州L4独角兽被投数亿:无人小巴成名,L2+上车超40万台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