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苹果汽车曝光后,富士康斥资47亿火速买下造车工厂
回应为苹果汽车代工:不予置评
万博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刚刚被曝代工苹果汽车后,富士康在造车领域又迎来一则最新进展:
2.3亿美元拿下造车工厂,交易方是Lordstown,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美国造车新势力。
除了2.3亿美元的购置款,富士康还为Lordstown送去了价值4.65亿美元的投资+贷款大礼包。所以为了拿下造车工厂,整个交易富士康累计付出6.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7亿元。
当然,大礼包不能白送,交易条件:
与Lordstown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发基于富士康MIH电动平台的新车型。
至此,富士康在造车领域的“安卓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还有一则新消息,在被问及代工苹果汽车的市场传闻时,富士康给出了“不予置评”的回应。
这下DDDD了…
47亿元拿下造车工厂
消息来自交易方Lordstown,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交易工厂位于美国俄亥俄州。
该交易在去年11月就已经开始,经过7个月的谈判和文书工作,今日最终官宣交易条款,根据交易协议,这座工厂被作价2.3亿美元出售给富士康,同时还附带一系列投资条件:
首先,在交易完成后,富士康将接管工厂,工厂的所有员工加入富士康,双方还签署代工合同,由富士康为Lordstown生产旗下车型Endurance纯电动皮卡。
其次,富士康将为深陷现金流困境的Lordstown额外投资1亿美元,并提供2700万美元的运营和扩展成本,此外,富士康还购买了5000万美元的Lordstown股票。
最后,为了支持Lordstown的生产计划,富士康决定与Lordstown成立合资公司:MIH EV Design LLC,这家公司将基于富士康2020年10月发布的Mobility-in-Harmony(MIH)开源平台,开发电动车产品。
除此之外,富士康还向Lordstown提供了4500万美元的贷款,以满足Lordstown对合资公司的初始资本承诺。
以上,就是这起交易的所有内容。
从交易条件来看,富士康收购工厂,付出的资金远远高于工厂作价的2.3亿美元,林林总总算下来,累计6.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7.26亿元)。
用超出原价3倍的付出换一座工厂,富士康想干什么?
秘密就是上文提到的MIH开源平台,富士康真正想买的,不是一座工厂,而是MIH开源平台的首个量产合作伙伴。
所以问题来了:
这个MIH开源平台到底什么来头,能让富士康如此重视?
富士康转型造车,准备多年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顾一下富士康的进军汽车制造之路。
虽然在造车领域出现的时间不算长,但从富士康前期的准备和积累来看,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新人老兵”,回顾富士康造车,大抵可以梳理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汽车元器件代工。
早在2005年,富士康用3.7亿元收购台湾四安泰电业的全部股权,从此正式涉足汽车元器件的代工生产,主要产品,就是车辆各类线束和电子用品。
此后的十年间,富士康又陆续拿下各大主机厂的电子元件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特斯拉、宝马、奔驰等主流车厂。
可以发现,这一阶段的富士康,主要是作为汽车电子元器件的代工方的角色存在,还不涉及整车制造。
第二阶段:全产业布局。
2015年左右,造车新势力迎来高潮,富士康也在这个风口,进行新能源汽车全产业的布局。
也正是在2015年,与当时的和谐汽车、腾讯合资成立和谐富腾,打响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第一枪。
之后,富士康又陆续投资了滴滴、宁德时代以及小鹏汽车,在电池、整车以及出行领域进行布局。
可惜的是,2016年,和谐富腾因为高层的纠葛,之后被拆分为拜腾汽车和爱驰汽车,富士康也从和谐富腾撤资。后来富士康为拜腾汽车注资2亿美元,协助拜腾推进量产,但之后也再没有后续进展传出。
这一阶段,虽然合资成立的和谐富腾不了了之,但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富士康完成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布局,也为后面的MIH平台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携手裕隆,推出MIH平台。
2020年10月,富士康科技日上,富士康推出MIH电动平台,同时拿出富士康的造车方案:MIH联盟。
这个MIH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源,简而言之,就是将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链上的玩家都纳入进来,打造一个软硬结合的标准化平台套件。
公开消息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MIH联盟成员已经接近2000家,其中不乏宁德时代、比亚迪电子这样的行业翘楚,而且,像北汽蓝谷、吉利这样的主机厂,也成为富士康造车的合作伙伴。
基于MIH平台,富士康的角色依然是代工,但此代工非彼代工,MIH平台的话语权,掌握在富士康手里。
也就是说,富士康提供的是从底层软件和硬件一体的一个标准化模版,主机厂只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更改。
这个思路,有点像智能手机时代的贴牌生产,各厂商的操作系统,基础硬件都已经定型,最大的区别,就剩下品牌和配置参数的不同。
而富士康的身份,就变成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安卓。
之后的发展,也印证了富士康的造车思路,2021年,富士康推出3款基于MIH平台打造的原型车:Model C、Model E和Model T,车型包括轿车、SUV和电动大巴。
在推出产品的同时,富士康也正式亮明造车态度:3款原型车,主要是用来给车企作为参考,之后车企可以依据自身要求做个性化调整。
几乎就是完整的贴牌路线。
这里也就能够回答,为啥富士康推出的3款新车,至今没有什么量产的进展:既然是以样板间的角色出现,谁又见过哪个开发商把样板间量产的。
全部梳理下来,富士康为何如此重视MIH平台,答案已经很明白了:
智能手机时代,作为苹果代工厂的富士康,迅速成长为媒体口中的“代工皇帝”,但在产业价值方面,富士康分配的利润极其微薄,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只会代工,没有底层架构的设计能力。
而代工造车,富士康想赚的不仅是辛苦钱,想要在利润分配的过程中多得一杯羹,那就得有更多话语权。
MIH平台,就是这根权杖。
还有哪些手机产业链公司进入汽车行业?
最后,富士康进军汽车领域,也能看出一个大趋势:
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上,越来越多手机供应链上的公司,开始跑步转向汽车供应链赛道。
最具代表性的高通,在智能手机时代,骁龙处理器成为众多手机厂商的首选,几乎是安卓旗舰的标配,包括小米、OPPO、vivo在内,都与高通深度绑定。
而进入智能车时代,高通的布局,主要围绕智能驾驶和数字座舱两大核心跑马圈地:
智能驾驶方面,高通Snapdragon Ride(骁龙 Ride)平台在2020年发布,目前已经获得长城的订单,将为后者的高端车型提供底层硬件支持。
进展更快的数字座舱,高通发布的SA8155P座舱芯片,被称为业界最强量产座舱SoC芯片,目前已经在小鹏、蔚来等多款车型上搭载。
另外,科创板AI第一股的虹软科技,此前的最大标签是安卓手机AI视觉头部供应商,其视觉算法在华为、小米等主流机型上均有应用。
2016年,虹软科技开始进入汽车领域,依托其在手机时代积累的视觉处理经验,虹软科技开始在驾驶员监测、盲区监测、以及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发力。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虹软科技在智能驾驶领域的营收规模,达到2010万元人民币。
另外,还有一个玩家不得不提——立讯精密——与富士康一样,也是为苹果代工的公司。
今年2月份,立讯精密就发布公告称,与奇瑞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合资公司,主要业务,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对了,这里还要补充一句,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來春,当年还是富士康走出来的厂妹,之前最为人所知的,是与富士康抢苹果的单子。
而现在,它们即将再次在造车赛道上相逢。
你还知道哪些跑步进入汽车供应链的手机供应链公司?
- 数学家教你烤肉饼:按最佳时机翻面可节省近1/3烹饪时间,网友:想去汉堡王应聘厨子了2022-08-22
- 国产AI蛋白质结构预测再现突破,用单条序列解决3D结构,彭健团队:“AlphaFold2以来最后一块拼图补齐了”2022-07-22
- 包揽数理化国际奥赛全部第一,全员金牌,网友:中国队太秀了2022-07-19
- 减肥人士要哭:食物不吃看看也不行,因为你的大脑会发炎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