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女神庭审前夕回信Nature:Sci-Hub不是科研的威胁,付费墙才是

她正在秘密地点进修哲学

梦晨 晓查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明天(12月16日),Sci-Hub侵权案将再一次开庭。

这家毁誉参半的网站,究竟是开放共享科学知识,还是盗版出版商论文和书籍?在开庭前夕,外界对此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其中也包括大名鼎鼎的Nature。

图片

今天凌晨,Sci-Hub创始人、“科研女神”Alexandra Elbakyan以向Nature回信的方式,再度公开发声:

“Sci-Hub不是对科研的威胁,付费墙才是。”“出版商只关心他们的钱。”

图片

不到半天时间里,科研女神的这条推特已经被点赞8000+,超过2000人转发。

图片

而出版商一方则认为,Sci-Hub是一个盗版网站,还通过非法获取论文威胁用户安全。

Nature的报道被视为双方开庭前最重要的一次辩论。

但最终决定双方命运走向的,不是Nature也不是Twitter网友,而是明天在印度德里高等法院的辩论。

科研女神回应Nature

目前,Sci-Hub已经在11个国家被禁,若在印度胜诉,意味着它将迈出合法的第一步,甚至会引来其他国家效仿,意义重大。

Nature首先在文中刊登了出版商的回应,Elbakyan看到此文后,便在个人Twitter上公开了回信全部内容,还说:

我希望Nature能足够坦诚地发表我全部的评论。

针对Sci-Hub是不是盗版网站、有没有盗取用户信息,双方展开激烈辩论。

一家出版商告诉Nature:“像Sci-Hub这样的盗版网站威胁着科学记录的完整性,以及大学和个人数据的安全。”

对此,科研女神在回信开头就驳斥了这种说法:

首先,Sci-Hub是一个独特的网站,不存在其他“像Sci-Hub一样的盗版网站”。

我明白这是出版商试图贬低Sci-Hub所用的措辞,但我们必须澄清这一点。

图片

这家出版商不仅认为Sci-Hub盗取论文,还认为在此过程中盗取了学术用户的信息,威胁用户安全。

Sci-Hub损害了图书馆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安全,未经授权访问科学数据库和其他专有知识产权,并非法获取期刊文章和电子书。

Sci-Hub使用被盗的用户凭据和网络钓鱼攻击,非法提取受版权保护的期刊文章。

而Elbakyan在回信中这样回应出版商:

Sci-Hub不会像学术出版商那样威胁科学记录的完整性:Sci-Hub本身不会发表任何文章或数据,而只会收集和提供学术出版商出版的材料。

关于“大学和个人数据的安全”,这是一堆空话,听起来很危险,但背后绝对没有证据。Sci-Hub下载学术论文会对任何大学或个人造成多大损害吗?

说Sci-Hub以某种方式危害任何图书馆或个人的安全,他们是否有任何实际案例?有人抱怨他们的证件“被盗”吗?

Elbakyan还指出出版商只关心用户安全,却不关心他们没钱:

又是这种说辞,这只是莫须有的指控。除了学术出版商,没有人抱怨“安全性受损”。

看到他们如此关心别人,真是感人。但是他们根本不关心数百万人因为没钱而无法访问科学论文。

图片

她在回信中这样评价出版商:

谈到威胁,学术出版商威胁着科学的进步:开放交流是科学的基本属性,它使科学进步成为可能。付费墙阻止了这一点,是对科学的巨大威胁。

科研女神一直坚持让Sci-Hub被承认为完全合法的网站。她认为:任何反对知识的法律从根本上说都是不公正的。

但是,这些批评言论目前并未被Nature登出。

附回信全文:

图片

印度或成Sci-Hub突破口

此前,出版商在几个国家起诉了Sci-Hub和Elbakyan,包括德国、法国、瑞典和英国在内的11个国家已经阻止或即将被阻止访问Sci-Hub。

去年12月底,美国化学学会等三大出版商,向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提起对Sci-Hub的诉讼。

图片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22场庭审没出结果,案件一直拖到禁令解除,Sci-Hub恢复更新。

Sci-Hub在印度的命运之所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是因为Sci-Hub的活动包含在印度1957年《版权法》的豁免清单中,如果Sci-Hub在印度胜诉,可能会撕开一道口子,令其他发展中国家效仿。

去年当出版商在印度提起诉讼时,一群律师向Elbakyan提供了法律支持。

而印度之前有过倾向与大学机构和学生的判决。

2012年,德里大学及其复印店为学生提供教材的复印件,因为学生根本买不起原件。包括牛津大学出版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在内的五家出版商起诉其侵权,但没有成功。

法官裁定,大学和复印店没有侵犯图书出版商的版权,因为版权法中列出的豁免条件之一包括复制“教师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品。

根据印度法庭网站最新消息,Sci-Hub侵权案最近一次开庭将在明天,也就是12月16日。

图片

科研女神近况:进修哲学

今年年初时候,Sci-Hub网站访问被英法德瑞典等11个国家封锁。

连官方推特也被封号,还是永久封号,当时这个账号运营已超过9年,积累粉丝18.5万。

期间不断有粉丝联系推特希望为其解封,至今未果,女神自己的个人推特也沉寂了一段时间。

随着印度法院的限令到期解封,Sci-Hub在10周年之际恢复更新,2021年的最新论文也被收录进去。

图片

女神还为Sci-Hub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多个改进方向。

包括按关键词和主题搜索功能、推出手机APP、Sci-Hub网站本身的代码开源等。

甚至画了个大饼:引入AI读论文,让神经网络提取想法、做出推理和提出新假设。

图片

在她最新一条公开给Nature回信内容的推文下面,许多支持者赶来留言支持。

有人说如果没有Sci-Hub他不可能取得硕士学位。

尽管学校为每一个能想到的领域都支付了大量订阅费,但我的研究方向仍然有太多期刊需要单独购买。

如果没有Sci-Hub,他在购买论文上的支出比三年的学费加起来还要高。

图片

有人画了张贺图,表达Sci-Hub是撑起科学研究的支柱,收到许多点赞。

图片

除了众多支持、感谢和恭喜的声音,也有不少人讨论起严肃一些的话题。

对于“如果论文不收费,谁来支付审稿人的报酬”这样的观点,有网友表示:

我最喜欢的就是提醒别人,现在审稿人都是志愿者不收取报酬,然后欣赏他们震惊的样子。

图片

也有人指出,多数科学研究是用纳税人的钱资助的,所以因此产生的知识也理应对公众开放。

这样的讨论仍在继续,女神也重新在社交网络上活跃起来。

有时挖掘一些论文数据库里奇奇怪怪的冷知识,比如1974年一篇研究地震的论文有最短的摘要。

这篇论文标题是问句,摘要只有一个词:Yes。

图片

甚至开心地晒起了猫。

图片

她的生活中除了运营Sci-Hub,这些年来自己的科研工作也没停下。

前几年发表了一些科学传播方面的研究,19年重新学了一个硕士,方向是语言学。

她透露的最新动向是在某地进修哲学,由于自己有被引渡的风险,地点保密。

参考链接:
[1]https://twitter.com/ringo_ring/status/1470815566160179201?s=21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3659-0
[3]https://internetfreedom.in/social-science-researchers-move-delhi-high-court-to-protect-libgen-scihub/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