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还需要多少钱?两次IPO募的55亿美元显然还不够
不到一年两地IPO,小鹏汽车究竟还需要多少钱?
褚万博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报道|公众号 AI4Auto
小鹏汽车,已率先回国挂牌上市。
就在最近,车圈大消息莫过于小鹏汽车港股上市实现美国和香港两地IPO。
7月7日,小鹏正式登陆港股,发行价每股165港元,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诞生。
而此时,距离小鹏赴美IPO还不到一年。
在登陆纽交所后,小鹏先募了15亿美元,其后又在12月完成新一轮增发再募21.1亿,在美国股市累计拿到36.6亿美元.
但这显然还不够,否则回国在香港上市,也不会显得如此坚定和急迫。
众所周知,造车需要钱,即便步入量产车交付阶段,新势力也没有谁绝对安全上岸。
而小鹏汽车,掰开招股书和财务数据,更能感知如此匆匆的背后真相。
小鹏汽车仍需要资本,需要更大的资本,最终才能加速完成造血。
只是问题是:实现这个目标,小鹏汽车还需要多少钱?
小鹏为何率先回国上市?
6月23日,小鹏汽车就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其后,更多登陆港交所的进展随之而来。
7月7日,小鹏正式在港股上市,此次港股公开发行425万股,每股定价165港元,募资140亿港元,折合美元约18亿。
港股上市后,小鹏高开1.08%,报168港元,之后一路低走,截止到上周五,小鹏汽车已跌破发行价,报155.8港元/股。
其实自去年第三季度,造车新势力三强——蔚(来)小(鹏)理(想)成功汇合美股之后,就一直有三家新势力将回归港股的传闻。
早在3月份,就有消息称蔚来汽车已联系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将在港股发行股票。
理想汽车则传出与高盛(Goldman Sachs)和瑞银(UBS)进行合作,计划回归港股市场。
相比于早已放出消息的其他两家,小鹏闷声不响,率先挂牌,富有行动力,也不乏急切。
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一家中概股不想在国内二次上市。
即便是香港挂牌,也能实现用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统一,最了解你的人,能够购买你的股票。
但宏大的意义之外,任何一地的再挂牌、再上市,其实也有最直接的动机:
募资、融钱。
在去年8月登陆美国上市后,小鹏汽车已经累计募资36.6亿美元。
而来到香港,距离第一次IPO如此之近,也多半是去年8月就定下的议程。
但如此密集的资本运作,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或许揭开谜团,得先从这个问题入手——
在美股累计募了36.6亿美元后,还不够吗?
已累计募资55亿美金,小鹏为什么还缺钱?
答案藏在小鹏财报里。
在同为新势力的理想偶然盈利的时候,小鹏还面临着超过1.2亿美元的亏损,净亏损在三家新势力中最高。
所以相比其他家,小鹏更需要新融资,至少需要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实现盈亏平衡。
自14年成立以来,小鹏汽车已经烧掉超过66亿美元。
在2018年和2020年开始交付小鹏G3和小鹏P7两款车型,并在今年四月份发布小鹏P5。
截止2021年6月份,小鹏汽车累计交付了74387辆车。
虽然销量和营收持续增长,但是小鹏至今还未实现盈利——甚至难言盈利在望,其自我造血能力并没有得到证明。
根据小鹏汽车的招股说明书,小鹏汽车此次募资的用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展小鹏的产品组合及开发新技术,包括引入新车型、提升公司硬件能力;
2、通过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以促进销量提升;
3、扩大服务、销售及超充网络;
4、提高生产能力,扩大产能。
作为一家把智能性作为差异化卖点的新势力,小鹏走了一条大规模自研投入自动驾驶的路。
现在回港股上市,小鹏也是坚定不移地将自研进行下去。
自动驾驶使小鹏汽车有了更好的体验和卖点,进而提升整体的销量。
销量带动营收,使小鹏实现商业上的增长闭环。
说白了就是有更具差异化的卖点卖更多的车,卖更多的车才能实现规模化盈利。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模式下,影响小鹏盈亏平衡的因素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小鹏的财报里发现一些端倪。
从交付来看,小鹏汽车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4166辆稳步增长,到2021年第二季度的17398辆,累计增长超过317%。
伴随交付量的增长,小鹏汽车的营收也表现越来越好。
2020年一季度小鹏营收0.64亿美元,到2021年一季度达4.5亿美元。
但此时,跟随交付量一同上涨的还有销售成本。
去年一季度小鹏的销售成本是0.67亿美元,到今年一季度上升到4亿美元。
销售成本上升,还需要结合交付量一同来看。因为相比起整体销售成本,单车销售成本更具参考。
而随着小鹏汽车销售规模的增加,单车销售成本实际是在降低的,小鹏的毛利率处于上升的趋势。
影响小鹏盈亏平衡的还有销售及常规支出,从2020年一季度的0.5亿美元上升到今年一季度的1.1亿美元。
同样结合销售规模来看,随着交付量的上升,平摊到每辆车的支出在下降。
从财务指标来看,小鹏销售规模的增加,带动的不止是营收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规模效应摊薄了成本,让每辆车可以赚更多的钱。
所以,小鹏如何实现盈亏平衡?
答案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卖车、卖车,卖更多的车。扩大市场,扩大产销规模,利用规模优势触达盈亏平衡。
而募资,本质都是为了拥有自我造血能力而努力。
小鹏距离自我造血还有多远?
可以先从理想那里看看“盈利”需要的能力。
毕竟都是新造车,而且卖的也都是新能源。
理想汽车财报披露,2020年第四季度,公司首次实现净利润转正,
0.17亿美元虽然不多,但毕竟是最先见到钱的那位,是造车新势力三强中的头一次。
从具体的财务数据来看,理想去年第四季度总共交付14464辆车,而销售成本只有5.25亿美元,销售及常规费用也是只有0.66亿,交付规模对比小鹏的12964辆,确实多出不少,而且单车成本远低于小鹏。
所以从理想对比中,可以得出:规模效应下的低成本是理想率先盈利的法宝。
不过也会有人说,理想汽车在售的理想ONE,属于增程式电动车,不能跟纯电动完全相提并论。
而且理想第一款车,更多还是产品供应链整合的思路,在自动驾驶等核心能力的研发投入上,远没有小鹏汽车高。
更有对比价值的,应该是特斯拉。
确实言之有理。
特斯拉这边,从2010年上市之后,经历了长时间的亏损,终于在2020年迎来了第一次整年盈利的里程碑。
并且,在2021年第一季度持续盈利之后,特斯拉实现连续七个季度盈利,这表明特斯拉已经有了稳定的盈利模式。
根据特斯拉官方披露:
特斯拉2020年全年交付量499550辆,其中中国市场交付接近14万辆。
2020年特斯拉实现汽车销售营收高达2723.6亿美元,可谓体量巨大。
其销售及常规费用为287.5亿美元。
平安证券在对特斯拉长期的投入产出研究后发现:
对应 1 万辆的季度产量,平均单车投入5.27万美元;对应5万辆的季度产量,平均单车投入3.1万美元。
所以,特斯拉之路也印证了之前的论断:扩大产销规模,利用规模效应摊低成本,这是特斯拉能够盈利的关键所在。
而且这个关键所在,也几乎是小鹏目前唯一出路。
问题在于,小鹏需要多久才能达到这样的里程碑?
特斯拉之前用了10年,但时移世易,当前的竞争环境,肯定不容许小鹏也用10年。
另外整个大环境都在利好新能源、智能车,小鹏也有比特斯拉更热络的背景氛围。
小鹏汽车内部比谁都更清楚上述利弊,一场加强产销的行动,已经悄然进行中。
离盈亏平衡目标只剩临门一脚?
作为特斯拉最重要的市场,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平均每季度交付量为3.5万辆。
在进入稳定盈利期之后毛利率为25%左右。
如果按照这个交付规模和毛利率,来作为小鹏实现稳定盈利的参考标准,我们就可以根据小鹏目前的指标来反推小鹏达到盈亏平衡的时间。
小鹏汽车的交付规模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4166辆到2021年第一季度13340辆,平均季度增长率大约为26.2%。
那么小鹏要达到季度交付量超过3.5万辆,大约需要五个季度,也就是到2022—2023年才可以实现稳定盈利。
从毛利率来看,小鹏汽车目前的毛利较2020年第三季度的4.6%上升到目前的11.2%,平均每个季度增速为34%。
小鹏想要达到毛利25%,大约需要三个季度。
从增速上来看,这个目标已经不远了,小鹏就差临门一脚。
这也是小鹏为什么急于回归港股的原因。
但是,要达到这样的交付规模,就得花钱,无论是提高产能还是扩张线下门店等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小鹏自打开始交付以来,在生产、研发和销售方面烧掉大约32亿美元。
根据销量与销售成本及运营成本上升速度相近的趋势,抛去规模增加成本摊薄的因素,小鹏大概还需要45亿美元左右才能达到盈利规模。
3~5个季度完成盈亏平衡的目标,差不多还需要45亿美元。
时间短,任务重。
可以预见的是,小鹏此次登陆港股拟募资19.7亿美元,自然还不够。
所以港交所挂牌后,小鹏汽车联席总裁顾宏地就表态:
未来会考虑在A股上市。
- 数学家教你烤肉饼:按最佳时机翻面可节省近1/3烹饪时间,网友:想去汉堡王应聘厨子了2022-08-22
- 国产AI蛋白质结构预测再现突破,用单条序列解决3D结构,彭健团队:“AlphaFold2以来最后一块拼图补齐了”2022-07-22
- 包揽数理化国际奥赛全部第一,全员金牌,网友:中国队太秀了2022-07-19
- 减肥人士要哭:食物不吃看看也不行,因为你的大脑会发炎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