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要的「智造」人才,学校教不出来
新的「天坑」专业,难道是机车环材吗?
贾浩楠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在智能汽车的整个研发生产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专业的重要性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这话不是别人说的,是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毕业的夏珩说的。
说这话时,小鹏汽车刚对外官宣了一项迅速被热议的计划:
面向全球招1000名智造培训生——专业不限。
被热议,既有招聘人数规模的原因,但更核心的是,「智造」。
严格地说这是一个没有“对口专业”的方向,是一个之前没有出现在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流程中的方向,但又是一个百年汽车工业大变革中,最为核心的方向。
汽车人才变革,蠢蠢欲动
小鹏招聘之“变”,史无前例。
但一切并非毫无征兆。
汽车行业的智能化革命,其实早已经在人才需求一侧剧烈地表现出来。
2019年,一则一汽大众汽车校招的信息,迅速引爆关注:
中国汽车OG,国内乘用车市场第一梯队车企,竟然停招机械、车辆相关专业学生,甚至涉及传统汽车核心的动力热能专业,也没有需求。
此消彼长,新岗位需求流向计算机、软件、信息电子等相关专业。
相关专业人才自嘲:新的「天坑」专业,难道是机车环材吗?
但一汽大众之求变,只是传统汽车行业的整体缩影。
随着AI技术日益渗透,5G组网越来越完善,汽车本身属性转变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而买车的人,对于一辆「智能」汽车的要求,也逐渐变得清晰:电动、提高出行效率、解放人力、作为生活空间服务智能需求。
这些,都能从今年特斯拉势如破竹、股价和市值高企,以及小鹏蔚来理想等新势力的业绩攀升中看出。
市场对智能汽车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越来越来高。
而在业内,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的趋势,早已成为共识。
研发、资源、投资和人才,明显向智能汽车方向流动。
甚至在这场所谓的汽车工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革新中,创新者、领导者,都并非来自汽车行业本身。
马斯克出自互联网,之前的专业也只是基础性的物理,甚至特斯拉在其梦想list都并非第一位。
国内新势力的代表,小鹏的何小鹏,蔚来的李斌,理想的李想,也都不是汽车专业出身。
但是,恰恰是互联网时代历练的技术迭代、软件驱动,产品体验……
让这些人成为时代弄潮儿。
事实证明,汽车工业百年,确实也到了讲技术、讲软件定义,将智能化产品体验的时候。
所以产业供需和上下游变革之风,早已弥漫。
但是,目前却没有任何一个为此而生的针对性人才培养方向。
小鹏的「智造」,确实是对症下药的思考和实践吗?
一个清华汽车高材生的实践真知
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这次亲自带队小鹏「智造」千人招聘。
他认为目前汽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式,主要还是沿袭了传统燃油车行业的需求设定。
传统汽车行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人才需求上专业指向非常强烈。
专业类型设置、课程体系安排,都集中为某一工程方向服务。
这样的方法,彼时当然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但难以拥抱当今的变革。
就以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官网的本科课程设置为例:
课程设置中多是跟传统汽车工程相关课程,仅有一门综述性的《智能化汽车》。
而在工程实践环节,也没有见到与当下汽车智能化革命紧密的课题,仍然是金工、构造、工艺为主。
对于现在车企大量需求的智能化相关专业知识,比如AI算法、车联网等等相关,并没有出现在实践环节。
那传统的课程不重要吗?只有计算机软件背景才完全契合时代吗?
夏珩觉得,这样的观点有些形式主义,甚至过于极端了。
汽车专业知识是车企不应动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如今的智能汽车制造,需要的是通识能力,或者说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多背景知识的人才。
夏珩认为,小鹏今天的用人“跟汽车和互联网不太相关的各种专业也都可以”。
在他看来,材料专业、航空航天、化工、数学、物理,乃至人文相关的人文历史文化专业、设计艺术专业,都能够在智能汽车的闭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举例来说,整车架构对于传统汽车来说,是很固定的一套东西,而且都是分布式的,车身控制、动力控制,安全冗余等等各成体系。
对于智能汽车来说,需要把网联、控制、动力等等集成在一个大的框架下,这就需要横跨汽车、电子、计算机等等领域的人才。
「小鹏汽车开发自动驾驶的主力,很多都是机械相关专业,并不是纯计算机出身。」
夏珩觉得,车企要搭建一个平台,将不同专业技能融合起来,由此来满足智能汽车制造的需求。
这个平台,就是小鹏汽车的智造。
也就不难理解,为啥打响汽车智造变革第一枪的小鹏,实际对人才要求是「不限专业」。
具体到培养模式方面。
1000个新兵,小鹏计划让他们在智造和服务两类职责上轮岗,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优势打分,最后分配到合适的岗位。
△小鹏肇庆工厂的ABB焊装机器人
为什么是这两种岗位?
夏珩觉得,理解智能汽车的内涵,离不开对整车底层生产过程的了解,也离不开对市场实际反馈的亲身感受。
而且,每一位培训生进来,会指定一对一的导师,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
未来的1-2年,都是这些人才的锻炼期,不强求短期输出价值。
小鹏方面对这1000名培训生的期待,是未来能从他们之中涌现出服务智能汽车制造的多种人才。
其中既包括技术性人才,比如服务小鹏汽车计划在2025年左右实现的XPilot5.0,即完全智能的自动驾驶。
也有深耕智能制造本身的角色,比如新的质量工程管理人才。
还有在宏观层面对接工程研发和市场需求的「产品经理」。
广州车展上,何小鹏说未来的3年都算是智能汽车的元年,这包括技术的成熟落地过程、市场的接受程度等等。
3年之后,各个车企,无论传统还是新势力,都会拿出第一轮成熟的产品一较高下。
1000名培训生,夏珩也明确说,是为3年后的战略落地而提前储备的。
但修屋顶要趁天晴,即便是3年后进入战略作用期,现在也必须到了准备人才的时候。
更何况,市场上还没有现成的人才,必须要自己培养。
如何评价小鹏千人「智造」培训生
综合来看,小鹏所为,夏珩所思,都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印证:
AI for Everything,人工智能深入一切,变革一切,重塑一切。
而具体到汽车领域,就是传统汽车到智能汽车的跃迁,就是教育培训和人才供需的变化。
这是一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升级,也是一种崭新的挑战——同样也是全新的机遇。
一系列的新工种,正在此间诞生。
比如小鹏汽车需求和培养的智造人才,就是这种新工种,它是对之前职业和工种的一次升级,需要原有汽车产业人才更加面向智能化、产品化。
人才不止需要懂汽车、懂工程,对互联网、AI和用户体验及产品思维也提出了新要求。
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后回望,这可能会是汽车产业第一批程序员、第一批产品经理、第一批AI项目经理诞生的时刻。
所以小鹏汽车,旗帜鲜明的招聘举动,充满争议,但也打响了塑造汽车智造人才的第一枪。
巧合的是,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不就是第一批产品经理吗?
2008年看到移动互联网“大航海”机遇的人,纵情一跃,躬身入局,成就了UC,更为后来的小鹏汽车奠定了基础。
然而,现在属于新汽车人的大航海时代,似乎才刚刚开始。
如果你也看好、笃信,想试一试。
不妨到码头看一看,或者小鹏汽车这艘最快起锚的航船,就要出发了~
- 苏州L4独角兽被投数亿:无人小巴成名,L2+上车超40万台2024-10-28
- 智驾独角兽IPO:加冕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市值406亿,Robobus落地全球近30城2024-10-26
- 腾势Z9GT上市33.48万元起,标配易三方高阶智驾2024-09-28
- 长城自研芯片点亮!提前布局RISC-V架构,魏建军:不能再受制于人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