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压中国企业真的是为“国家安全”?看完这个视频你就懂了
黄阳
2020-07-12
14:37:33
来源:量子位
中奇 万铎 黄阳 发自 凹非寺
鹅板凳 | 公众号 ebandeng
最近美国在各种事情上没少膈应咱们。
不过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打击其他国家这种事,可干了不止一回。
咱们不妨以史为鉴,今天就来聊聊法国和日本的故事。
美国vs日本:从扶持到打压
日本半导体崛起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迫于冷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带来的压力,需要在亚洲建立个前哨。
思来想去只有日本最合适,对日本由压制转为扶持政策 。
要不说日本人脑子转得快,一点就通,借着美国迅速回血,
到了1965年,日本向美国出口的钢铁就占到了美国进口总量的43.9%,把美国的工人都挤下岗了。
美国花了很多心思想限制日本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结果收效甚微。
干脆直接让日元升值,来个超级加倍,这样进口日本货就贵了,企业也就都买美国货了,于是。
日本那边虽然不情不愿,但毕竟家门口都是美国军队。只能安慰自己——
这两年出口各类商品也赚了一些钱,升值之后也方便日本在海外置办房产地产、买买高新技术,听起来也还行。于是半推半就同意了这个《广场协议》。
打压归打压,签了《广场协议》,美国觉得日本身上还是有利可图,想让日本接着帮自己打打下手。
承接一些低利润、低水平的制造业,
于是美国向日本转让了数百项技术专利,日本也乐得掌握新技术。
其中最标志的事件就是1952年,花了2.5万美元从贝尔实验室买到了晶体管技术带回日本。
一切好像都照着美国人设定的方向走下去,日本人做电视机、收音机这些技术水平不高的,美国人则是照着当时的趋势研究最高级的计算机。
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剧本都写好了,没想到日本人却没按这个演下去,索尼的成功直接帮日本点亮了新的技能树,并直接带动了电子产业的发展。
恰好1964年,日本正愁没地方学技术呢,美国德州仪器就带着产品走向了本市场。
为了保护自己还在发育中的半导体产业,日本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你德州仪器要想在日本开展业务,就必须在三年内向日本公开相关技术,并且市场占有率不得超过10%。
德州仪器为了进入日本市场只好同意,之后和索尼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自占有50%的股份。
一方面是拖住限制海外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的脚步,一方面日本则加快扶持本国产业。
它先是向欧美等技术先进国家派出海外视察团,到生产基地实地考察并学习先进技术。
光学还不够,日本通产省找到当时国内顶尖的科技企业日本电气、富士通、 日立、 东芝和三菱还有相关行业专家,一块组了个研究协会。
协会表示以后政府出钱给大家搞技术攻关,研究成果共享,目的是早日在集成电路上赶上美国。
这就是后来著名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英文缩写是VLSI。VLSI研究协会下设联合实验室和企业实验室两个部门。
联合实验室负责一些基础技术的研究,琢磨得差不多了就交给企业实验室,那儿的人进一步考虑如何改进工艺和技术,为之后的大规模量产奠定基础。那之后,日本在这个计划上砸了720亿日元
得益于这个计划,日本企业到1980 年已经攻下全球30% 的半导体内存市场,又过了五年,日本的份额超过美国达到50%。
美国这时候情绪就比较复杂了,钢铁那边还没缓过来,没想到一个不留神日本又在半导体上赶了上来,良品率更高,卖得还便宜。
真香定律的威力下,美国英特尔濒临破产、 名噪一时的仙童半导体也走到被日本富士通收购的边缘。
美国开始筹划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反击。
美国的制裁
首先想到的方法还是加税,在此之前,都是半导体,美国往日本卖要收12%的税,相比之下日本往美国卖货却只要交6%的税。这就提高了美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的售价。
1978年,美国在东京举行的关贸总协定多边谈判中要求日本调整关税,双方最终决定从1980年开始调整,日方每年降低0.975%,美方每年降低0.025%,用11年的时间共同调低到4.2%。
但十一年太久,美国人只争朝夕,毕竟按照日本人这个乘风破浪的速度,十一年之后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在不在还是一个问题。
于是在1981年里根上台后继续向日本施压,美国贸易代表布鲁克与日本通产省负责人举行谈判,决定在1982年直接把税降到4.2%,比原计划提早了九年。
调整税款以后,日本转攻国际市场,占有率蹭蹭往上涨。美国人懵了,你这不是相当于拐了个弯,还是来堵我们美国的企业么?
这时候加税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美国开始想新招。
1982年,就是日美确定两国正式调降进口关税的同一年。
美国联邦调查局对外公布他们抓到了来自日本三菱和日立公司的六个“间谍”,指控他们盗取美国IBM公司的操作系统和最新硬件信息。
事后调查表明,这些员工是真有这念头,但给他们情报的却是假的IBM员工,他们真实身份是FBI的探员,没错这就是一起钓鱼执法。
两家公司被人抓住把柄,无话可说,只好道歉并支付了累计达上百亿日元的专利使用、赔偿等各种费。
除了IBM间谍案,东芝当时还把机床卖到了苏联,这又惹了美国老大哥不高兴。
这些案件让日本人一面陷入法律争端、交罚款,一面又给他们建立了一种不靠谱的形象,给之后的操作打下了舆论基础。
日本这边,国防指望美国,市场依赖美国,身子板挺不直,美国又是罚款又是调查,还不断表示要制裁,日本政府实在扛不住,两国最终在1986年7月31日达成《日美半导体贸易协定》 。
《协议》还要求日本通商产业省,也就是那个一手建立“官产学”模式的部门承担起监督日本半导体企业合理制定产品销售价格的责任。
尴尬的是,剧情好像并没有像美国预想的那样发展,日本依然在国际市场上狂飙突进,1986年全球市场中美国半导体产值下滑到39%。
但日本人当然不是毫发无损,比如协议的达成就迫使日本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本土半导体产品的采购。
采购少了,需求就降了,对于CPU这些新兴但高风险的技术也就不愿意加大研发投入,导致日本半导体生产越来越集中到DRAM上,前进的方向渐渐和行业的发展方向错开。
扶持韩国
另一边,在日本和美国因为半导体地位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和它一衣带水的邻邦韩国却开始悄咪咪发展起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说来也有趣,韩国人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原因除了有追赶行业发展趋势的考虑,还有一个原因是韩国人发现在自己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己每年都要从日本进口大量半导体零部件。
他们赚得实在是太多了。
这就让韩国政府和企业家们都感到有必要推动电子配件及半导体生产的本土化。1974年,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之子李健熙创办了韩国第一家半导体公司。
在那之后,韩国有样学样,仿照日本的“官产学”一体化模式。
全斗焕政府也拉着三星、LG、现代和韩国六所大学一起弄了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共同开发计划》,目标是开发并批量投产4M DRAM。
那是1986年,那一年,美日还在因为半导体贸易协定的事勾心斗角。
韩国这边没遇到啥外部阻力,上下齐心,结果目标一年就实现了目标,1987年,三星电子就成功研发出4M DRAM ,仅仅落后日本6个月。
都是研究半导体,美国对日本就是堵着门口打,对韩国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什么待遇差这么多?关键就在于韩国发展虽然快,但没抢美国的饭碗。
- 韩国内存技术崛起的时候,美国已经调转船头去琢磨CPU了,不耽误,甚至还有点产业互补的意思;
- 比如韩国主要将自己的半导体设备出口到中国而不是美国,美国对于倾销的恐惧没那么大;
- 再比如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多掌握在财阀手里,而他们都愿意和美国就相关技术互换专利甚至共同研发。
不往上走,不动美国饭碗,韩国愿意乖乖当好产业链条里的一颗螺丝钉,美国自然喜闻乐见,使得它的半导体产业一直发展到现在。
当然了,把三星养肥,再通过金融危机收割韩国的劳动成果,这就是后话了
错失机会
面对三星的强势崛起、美国的层层封锁,日本的半导体企业当然也想再努力一把。
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产品的出海实力被大大削弱。日本国内则是由于泡沫经济破裂,一片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
更糟糕的是,日本整个产业界都误判了行业发展走向,个人电脑市场的崛起使得CPU成了行业新风口,日本的半导体企业却迟迟没有调整发展方向。
而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和指责,当日本政府最终看到新的发展方向时,也没办法再像以往一样拉着大伙儿一起往一个方向努力。
错失机会,泡沫破碎,日本人的高光时刻就这样结束了,那之后的十年,经济增长乏善可陈,被日本人自己称为“失去的十年”。
2018年,日本曾经的半导体产业巨头东芝将自己的芯片业务作价180亿美元卖给了美国贝恩资本牵头的财团。与此同时,日本整个半导体产业也不复荣光了。
法国,阿尔斯通
进入新世纪,又有一家国外企业的发展挤压到了美国,这家公司是法国的阿尔斯通。
阿尔斯通成立于1928年,是一家法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无论是建发电站还是各种轨道交通线都是一把好手,被大家称为法国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它在中国也参与过不少的项目,比如我国的三峡水电站和北京机场线都有用到阿尔斯通的技术。
阿尔斯通开展海外业务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另一个竞争对手通用电气。
通用电气是何许人也,那可是美国司法部的养老院啊。
美国司法部的检察官们离开了公职岗位后,再就业往往会比较困难,通用电气会在这时候向他们提供合规部的管理职位。据统计,截至2014年,已经有15位检察官在通用开始了第二段职业生涯。
美国司法部也经常罩着干儿子通用电气,据统计,在电力生产方面,通用电气的几乎所有国际竞争对手都曾经被美国司法部起诉,并被迫支付巨额罚款。
比如2010年ABB公司被罚5800万美元; 2008年德国西门子被罚8亿美元, 其中8名工作人员被起诉等等。
阿尔斯通老是这么欺负通用,于是干爹司法部逐渐开始把目光转移到这颗的法国工业明珠上。
内外交困
阿尔斯通虽然是一家出色的制造业公司,但自身的经营状况也不免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经济复苏缓慢。整个欧元区失业率居高不下,银行资产负债状况恶化,企业融资面临较大困难。
这种情况下,政府和个人都只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对于发电站和建轨道交通这种大工程兴趣寥寥,这正好就冲击到了阿尔斯通的业务,那段时间订单签约量大跌22%,公司股价在2013年累计下跌超过20%。
最糟糕的是,公司还面临着严重的现金流问题,上半财年的现金流都是负的,负多少呢,5.11亿欧元。
阿尔斯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大幅缩减研发成本和费用性支出,但即便如此,仍不能改变阿尔斯通的巨额现金流赤字的局面。
公司业绩严重下滑,阿尔斯通就只好想尽办法缩减开支。那边通用电气和美国司法部正愁没什么由头办阿尔斯通呢,机会就这样送上门来了。
首先出手的是美国司法部,
。
2013年4月14日,阿尔斯通公司国际销售副总裁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在纽约肯尼迪机场刚下飞机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逮捕。
罪名是十年前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塔拉罕发电站项目中,皮耶鲁齐及其他阿尔斯通的管理人员经由“中间人”向政府官员行贿。
为什么一家法国公司在印尼的交易要被美国司法部管辖?
后者的理由是他们有”长臂管辖权“,也就是一旦外国的交易对美国商业发生了重大的和可预见的后果,不论它发生在什么地方,均受美国法院管辖。
皮耶鲁齐无奈,被送进监狱三个月,和重刑犯们关在了一起,监狱生活实在难以忍受,一心想着离开美国这个鬼地方回家的皮耶鲁齐,向美国当局”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另一边,美国司法部单单抓皮耶鲁齐还不够,2014年春天,为了给阿尔斯通公司继续施压,美国当局又逮捕了3名皮耶鲁齐的前同事。
同年4月23日,阿尔斯通的亚洲区副总裁劳伦斯·霍金斯也在美属维尔京群岛被捕,理由是他在塔拉罕项目中行贿并掩盖雇用中间人的行为。
本就经营困难的阿尔斯通又被抓了一大堆高管,内部陷入到一片恐慌之中,人们纷纷猜测,美国人的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公司首席执行官柏珂龙。
美国司法部这边初战告捷,这边等待已久的通用电气终于出手了,向阿尔斯通过发出了收购要约,意图趁虚直接吞掉竞争对手。
2014年4月24日,也就是霍金斯被捕的第二天,阿尔斯通宣布将占自身业务70%的能源业务以13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
为了让法国政府通过收购案,通用电气还承诺,收购后将为法国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
好好的企业突然宣布被对手给收购了,不少人看出了其中的猫腻,法国政府也不都是傻子。
于是2014年5月15日,时任法国经济部长的阿尔诺·蒙特伯格通过了一项几乎就是为抵制通用电气收购提议而量身定制的法律,规定若想要掌控能源、水利、运输、通信或者医疗领域的法国企业,外国企业必须获得法国政府的同意才能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法国成立调查委员会调查阿尔斯通收购案,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人罚款和坐牢的威胁,对阿尔斯通当时的CEO柏珂龙出售阿尔斯通的决策产生了极大影响。
除了法国,与通用电气同为竞争对手的德国西门子也不愿看到通用就此做大,拉来了日本的三菱重工组成财团,表示愿意出资200亿美元收购阿尔斯通。
另一边,美国也没闲着,司法部和通用电气一面从被捕的五位高管和之前的录音里面找到阿尔斯通犯罪的“实锤”,一面向阿尔斯通的高管承诺收购结束后将给予他们数百万欧元的奖金。
一通里应外合,不久之后,阿尔斯通被判违犯了美国《反海外腐败法》,需要支付7.72亿美元的罚款,十日内付清,不可由其他组织或个人代为支付。
这也是美国史上此类案件的最高罚款金额。
阿尔斯通当时的现金流已经是负数,根本不可能支付这笔罚款,最终这家法国“工业明珠”只好将自己的能源业务拱手相让。
黯然离场
在最后,最初被抓的高管皮耶鲁齐满以为在自己的“认罪”后便能重获自由身,他猜到了开头,在阿尔斯通的收购程序进入到各国反垄断检查程序的时候,他的保释申请得到了批准。
只可惜没猜到的结尾,皮耶鲁齐在那之后还将经历3年多的保释期,接着又要被关在监狱1年,直到2018年9月才终于离开美国,写下那本《美国陷阱》。
让全世界得以了解到这桩收购案背后的故事。
而阿尔斯通在卖掉电力部门地位一落干丈,2010年它还位居财富500强290位,到了2018年,这家公司已经从排行榜上消失不见。
至于通用电气承诺的给法国创造1000个岗位,自然也打了水漂。收购完成后通用向工会公布了一项大规模重组计划,其中欧洲公司计划裁员6500人。
2016年4月,愤怒的员工汇集在巴黎,他们用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表达自己不满,痛诉自己遭受的背叛。
只是那个时候,好像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结语
逮捕高管、大打贸易战,除了阻止别国企业在美国本土发展,还要限制这些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企业抢饭碗
这些已经是美国称霸地球的基本操作了,这不过这次,将矛头指向了复兴中的中国,对华为中兴等中国公司不断地冠以各种名义实施制裁。
但我们并不像日本与法国那样懦弱无能。刚刚完成组网的北斗卫星系统就是最好的例证。
1983年,我国的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随后的1985年,美国就公布了战斗机发射的反卫星导弹,意在向世界示威。
随后,美国在中国与欧盟合作的伽利略计划中作梗,在核心技术上孤立、排挤中国,逼迫中国退出伽利略计划。
但我们没有放弃,2007年我们宣布反卫星导弹研制成功,实现与美国的互相威慑、制衡。同年北斗2号首枚卫星发射成功。
除了北斗,还有大型飞机,还有航空母舰,还有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日常的高铁,这些领域里面,我们哪个不是后来者,哪个又不是后来居上。
当前国产芯片发展受到美国阻挠遇到了困难,但相信假以时日,我们有能力以更加强大独立的姿态重新回归行业前列,实现对美国的赶超。
-完-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