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这座城,脸,比北上广还有用

用上刷脸乘车的贵阳人,都不愿意再返回去使用二维码

郭一璞 假装发自 贵阳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今天,在贵阳,地铁和BRT公交车「刷脸乘车」正式上线了。

这座云上的城市,一直在借助丰富的水电资源提供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服务,为北上广的互联网科技产业充当辅助的角色。

但现在,贵阳要在自己的城市数字化中站上C位了。

在今天的“脸行未来 未来可期”——脸行贵阳项目(一期)上线发布会上,贵阳政府宣布,「脸行贵阳」一期项目正式上线,贵阳地铁、贵阳BRT公交正式开通刷脸乘车,用户可以通过“一脸黔行”App,注册并绑定支付方式,公共交通乘车付费刷脸完成,完全实现自动化。

贵阳人的刷脸生活方式

如果你在贵阳,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有三种选择:

地铁、BRT和普通公交车。

贵阳地铁目前只开通了1号线,现在全线25个站点、600台闸机已经全部配备了人脸识别设备,半年前就已经开始试运营了,且在6个月试运行期内,百万余次刷脸认证,零差错。

贵阳BRT的30个站点共100个通道也都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和地铁类似,BRT也有半封闭的车站,乘客需要通过车站的闸机进出站乘车。

另外,待今年下半年贵阳5G网络广泛铺设后,普通公交车也可以实现刷脸乘坐。

现在,在贵阳的地铁和BRT中,乘客可以使用刷卡、二维码或人脸识别任一方式通过闸机。

使用刷脸乘车的乘客,需要先在“一应黔行”App上注册并登记身份信息,绑定支付方式,之后为了保证个人数据安全,需要在车站专门的硬件终端上录入人脸信息并扫描身份证绑定。

成功录入信息后,以后坐车就只要刷脸进闸机、刷脸出闸机就可以了,支付扣费也是自动完成的,再也不用守在闸机前翻包包找口袋掏公交卡,也不需要掏出手机打开App展示二维码了。

过程相当潇洒。

不少在贵阳地铁体验过的用户都觉得,贵阳现在相当先进,甚至吸引了其他城市的游客前来体验。

这一切的幕后技术提供方,是我们熟悉的AI公司依图,他们提供了背后的人脸识别算法和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并且全程负责建设运营。

依图项目负责人江川表示,试运营期间,贵阳地铁乘客中,但凡使用过了刷脸乘车,都不愿意再返回去使用二维码。

而且,这些刷脸乘客们大部分都是地铁和BRT的高频用户,可以说,这套系统帮贵阳本地的上班族、学生们省了很多事儿,节约了大把时间。

而且,公共交通只是「脸行贵阳」的第一期项目,日后还会在景区、社区、CBD等不同公共场所提供各类服务,不管是写字楼的门禁、考勤,还是社区或办公场所的访客预约,乃至商店购物支付,都可以通用同一套系统来完成。

也就是说,一个贵阳人只要注册一次,他的账户即可全城通用。

“未来贵阳会有一个人脸账户的概念,账户可以关联银行账户、关联交通账户,甚至医保、社保账户,”这位负责人说,“再结合语义理解、声纹识别等AI技术,可以衍生出各种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

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当前,人脸识别在各种地方都可以用,你在公司用人脸解锁门禁、打卡,在手机不同的App上用人脸解锁文件资料,在各地的“健康宝”、“健康码”上都要通过人脸认证,甚至在银行办业务都要人脸识别。

但他们不通用,不像互联网生态中,一个“用微信/QQ/支付宝账户登录”,就能同步头像昵称等各种设置,也造成了信息传输的麻烦。

如果线下场景相关的公共服务都可以用同一个人脸账户解决,那你真的不用手机就可以生活在城市中。

在「脸行贵阳」的美好蓝图里,如果一年之后商旅客来到贵阳,从酒店出门坐地铁,进入公园跑步,去便利店买水,再回到酒店打开门禁,整个过程不需要带手机,刷脸就可以完成了。

听起来像一个万物都是终端的科幻世界。

要准确,也要安全

其实,说到这里,你也明白了,我们介绍的「脸行贵阳」——

压根就不只是一个刷脸坐地铁的功能。

它的背后,其实是一套支付系统,毕竟,坐完地铁,终究是要从账户里扣钱的嘛。

而且,除了掏地铁票钱之外,它毕竟还要用到各种公共服务中,这些服务即使不涉及钱,也事关市民的身份、手续、信誉等等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

从前端设备到后端的算力,包括刷脸终端、服务终端、人脸比对平台、业务系统、用户系统、账户系统、AI大数据平台、算力平台等,「脸行贵阳」是完整的全域AI平台。

既然如此重要,为了保证这套系统安全可用,背后需要做大量的技术储备。

首先,这套系统的背后需要高准确率、高效率、高可用性的人脸识别系统

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举行的全球人脸识别权威测试(FRVT)中,依图的算法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1:n比对达到了十万分之一的误报率;1:1比对则达到了千亿分之一的误报率。

此外,平台背后还有一套风控、客服体系,来处理异常状况,甚至还有金融机构提供保险赔偿。

而且,在分层授权的原则下,用户可以随时注销数据,因此,用人脸作为你的系统密码,“安全性不亚于密码指纹。”

具体在公共交通场景中,无论是地铁站还是BRT车站,基本都是半开放或者全开放的站点,光照等自然环境并不完全相同,需要更高的设备稳定性和算法精确度。

依图自有AI平台架构,具有超大规模数据计算能力,毫秒级延迟的处理能力。整个解决方案中,包括终端、算法、系统、芯片,全部都是国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安全可控。

因此,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准确度,整体的体验都足够流畅。

其次,数据的传输和储存需要保证足够安全

这套系统实现了全链路安全防护。首先在人脸信息的采集环节,为了保证不被人恶意的用人脸的模型、照片等方式攻击,选择了安全防护更强的站点终端设备而不是直接用手机绑定人脸;采集到的人脸信息再经过加密传输,最后在后端分离存储加密、脱敏存储,全面保护个人隐私。

而且,有千万量级底层数据库能力的支撑。在绝大部分的二线城市、省会城市,人口都在数百万左右,再加上周边居民、商旅游客,在整个城市实现人脸比对需要至少千万。

因此,依图项目负责人说: “千万级底库能力,是人脸识别技术解锁省会城市的基础,是一条起步线。”

除了软件的部分足够强大,硬件安装部署也要靠得住。

硬件设备在公共场所落地并长期使用,不可避免会遇到设备部署、硬件老化、电压不稳等各种状况,因此也需要团队不停的调试打磨,落地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每个点位一点一点磨出来的。

整个「脸行贵阳」需要建设庞大的线下设备集群,在每个场景背后都有一套业务系统支撑,而且涉及多种型号和规则的终端设备,整套系统集成了七八种软硬件产品,还有七八个业务系统。

每个系统都有对应的产品经理、硬件经理、固件经理、App经理,再加上用户体验、交互设计人员,工程团队最高时达到了六七十人。

此外,「脸行贵阳」的主体贵阳信捷科技、青岛海信也参与了进来,包括网络、工程、监控、强弱电等在内,海信的IDC解决方案也集成在了项目中。

或许,这也是中国AI创业公司应用落地的一个缩影:人工智能的部署,想要撬动大的蛋糕,就无法像所谓“古典互联网”时代那样,写一个App就可以获得海量用户,而是一开始就要把软硬件整套系统全面展开。

「脸行贵阳」如何商业化

最后,就不得不讨论钱的问题了。

众所周知,地铁本身靠卖票是不怎么赚钱的。

那为什么这么多公司还要往里面扔钱?

其实是作为新的入口来抢占的。

毕竟,贵阳地铁日均客流16W左右,还是线下流量。

很多时候,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有了用户账户和交互场景,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比如「脸行贵阳」背后提供保险的金融公司,就可以借此来实现用户增长,保持用户粘性;

比如,有了出行信息可以做LBS广告投放;

……

在这样商业模式中,科技公司为算法找到了应用场景,消费者提升了用户体验,其他潜在商家可以找到基于场景的业务逻辑……多方N赢。

其实这也是新基建的逻辑,用新的技术便利人们的生活,也创造场景和需求,为经济发展引入活水。

说回来,「脸行贵阳」蛋糕的第一口已经被公共交通出行场景吃到了,未来还会创造更多机遇。

而整个脸行贵阳项目,也将作为贵阳数博会的一部分,展现这座云上的城市新的魅力。

这也是AI带给我们的想象力空间。

在移动互联网之后,很少有人会想到,除了社交网络、社区平台、生活服务平台,在公共生活方面,还能有什么贴近大众的公共平台。

但以人脸识别为媒的账户体系证明了,在AI的纪元,线下的服务还可以有新的体系和生态。

历史可能不会记得这一天,但如果有可能,有朝一日当各地不同城市的人们用上类似的「脸行X城」时,其实它的本源就是今日的贵阳。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