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项冠军的科大讯飞“拍了拍”你
真正重视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做硬件。
乾明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编辑 | 公众号 QbitAI
投资圈近日热议:安徽敢赌、合肥敢赌,甚至被称为中国最具风险投资精神的城市。
这让人容易与“讯飞变硬”联系起来。
二者本质,实际没有差别。
安徽合肥敢赌,从“赌下”中科大、投注京东方、押注半导体,到投资蔚来和新能源,干的都是“天时地利”弱相关的事情,一个内陆省份,需要All in的勇气,才能干成其他沿海\特区城市轻而易举的事情。
讯飞敢硬,背后也是敢赌。一家老牌AI公司,之前都是软件技术供应商的角色,但在新浪潮中,在创办近20年时,变得越来越不“纯粹”了,敢于开启To C商业模式,敢于触碰普遍算法基因公司避之而不及的硬件领域,值得观察深思。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变硬的讯飞,是否也在因之变强?
维度一:看「反馈」
既然是变硬、变To C,那么反馈也就更直观可得。
火热出炉,看一年一度618成绩单即可。
在今年6月1日至6月18日的618销售榜单出炉后,讯飞披露战绩如下:
整体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长超40%,在京东、天猫、苏宁易购三个平台上拿下22项冠军。
又是什么品类的产品,带来了这些冠军?
按照销量反馈,最具市场号召力的是这样几款:
讯飞翻译机,科大讯飞的核心硬件产品,获得了京东&天猫双平台翻译机品类&单品销售额连续四年冠军。
最新产品是翻译机3.0,去年5月份发布后,科大讯飞在0.5秒闪译,中英文识别率达到95%的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持续优化。
今年5月,针对线上跨语言交流场景,科大讯飞在翻译机3.0中新增“同声字幕”功能,使其既能满足面对面跨语言交流,也能实现线上远程跨语言沟通。
讯飞智能录音笔,获得京东&天猫双平台录音笔品类&单品销售额冠军。
其中,讯飞智能录音笔A1,讯飞录音笔系列产品中的后起之秀,主要面向年轻群体。
6月刚刚发布,复古精巧如一台mini磁带机,连续录音1200分钟,待机时长可达25天。
连接讯飞听见APP后,就能进行实时录音和使用讯飞AI技术加持下的转写服务——识别准确率高达98%,并支持10类语种、12种方言转写及中英文混读转写。
小巧便携的机身加上实力转写技术,在今年618中同样获得市场认可——拿下苏宁易购平台录音笔品类&单品、销量&销售额双冠军。
讯飞智能笔记本系列,是墨水屏智能硬件设备,能够让你在录音转写的同时,也能够手写记录要点,而且手写关键词也可以做到字音同步,只要点击手写的文字,就能播放手写文本时的语音。
在AI技术加持下,后期的整理与检索也内置了语音搜索功能,有语音分析、自动标签、内容关联等自然语言处理能能力,被称为“开启笔记本的新时代”的产品。
今年618,获京东电纸书品类国内品牌&单品、天猫智能语音转译设备品类&单品销售额连续两年冠军。其中,科大讯飞智能办公本X1销售额京东同比增长425%。
此外,今年新推出的讯飞智能笔记本青春版,还获得天猫平台电纸书品类国内品牌单品销售额冠军。
讯飞智能鼠标获得京东&天猫双平台智能语音鼠标品类销售额连续两年冠军。
阿尔法蛋智能机器人,是科大讯飞面向儿童与教育领域的产品,定位为人工智能学习助手。
囊括了科大讯飞在教育的最新AI技术,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的成长特点,科学分龄,围绕行为习惯、语言能力、社交与情商、科学探索“四个领域”,精选适合孩子的专属内容资源。
截止到今年618,已经获得京东&天猫双平台智能机器人品类销售额连续四年冠军——京东平台上同比增长480%。
此外,还有讯飞会议宝S8获得天猫平台智能语音转译设备销量冠军等等。
这些在AI技术加持之下的新品类硬件,也都在中国最具参考力的硬件大促电商节中交出不错的成绩单。
但光从上述「反馈」,就能得出「变硬也变强」的结论吗?
恐怕还得参照「疗效」。
维度二:看「疗效」
两方面观察。
一方面自然是近年来持续发布的智能硬件产品,直接提升了科大讯飞产品阵营中的“硬件指数”。
但更重要的审视指标,在于财报中的硬实力拉升:根据科大讯飞2019年年报,其To C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亿,同比增长44%。在科大讯飞整体营收迈入百亿大关的同时,占比进一步提高。
从对营收增长贡献的维度来看,To C业务的占比,同样在持续提升。科大讯飞2019年与2018年相比,营收增长了21.6亿,To C业务贡献了11亿,占比达到51%。
所以上述「疗效」,毫无疑问可以证明,老牌AI公司科大讯飞:
变硬了,也变强了。
而且对于讯飞来说,这种强还有另一层面的印证:
战略选择正确,战术执行到位。
自发布第一款硬件产品以来,其实外界对于讯飞这样的“转型”并非完全没有疑虑。
但从其管理层来看,To C转型、坚定变硬,不曾有过动摇。
“ToB、ToC双轮驱动,软硬件齐头并进”,更是在财报中被表述为“战略聚焦”、“战略定力”所在。
在去年科大讯飞二十周年之际,董事长刘庆峰也着重强调了To C布局的决心:
将持续以To C产品为个人赋能。
而作为To C产品公司,市场有真金白银购买反馈;作为A股上市公司,财报营收中有真金白银增长……
没有比结果更能说明印证战略和执行力了。
但是,还有一个疑问悬而未答。
为什么变硬可以变强?
AI产业内外,近年来最高频的关键词,莫过于降本增效。
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而变硬→变强的原因,或许也与AI的降本增效追求密不可分。
从发展视角来看,AI的降本增效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种,过去的几年中,以打磨技术为主要导向的AI行业,在探索商业化的过程中,也都以算法模型、软件为核心——对外输出的大多是各种API接口,或者是打包好的解决方案。
边界清晰,模式(To B)也清晰。
因为AI作为一项通用普及性技术,最先买单和红利最大的市场,属于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大到一个社会和国家,小到一家企业和工厂,这些“基础设施”类的降本增效,最优先得到了满足。
好比在电力的普及中,最初的应用和落地,也不是马上就是登泡进入千家万户的。
但历经数年、技术也进一步发展成熟后,第二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降本增效,就变得呼之欲出了。
将AI软件装到特定的硬件载体中,走软硬件一体化的路径,正被越来越多的玩家实践。
一方面,软硬件一体化使AI技术进入C端市场成为可能,从而开辟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第三方机构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在2020年预计达到10767亿元。
另一方面,特定的硬件载体也能将AI技术得到更加极致的发挥。
如讯飞等AI技术玩家展示,其数年积累的语音、语义技术实力,与翻译机、录音机、学习机等产品结合,最终打造的就是AI重新定义的新硬件品类。
之前图灵奖得主Alan Kay有名言:
真正重视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做硬件。
虽然显得“绝对”,但这句话在一项新技术发展初期,却似乎难以逾越。
比如将此名言奉为至理的乔布斯,先后在PC和智能手机两个时代,先后因为「真正重视软件」而「自己做硬件」。
在生前的多次采访中,乔布斯不厌其烦地强调,外界把苹果当做一家硬件公司,但其实他们自己的定义是软件公司,只不过为了最好的软件和用户体验,专门为软件打造了精美的硬件。
所以这也算是目前AI To C硬件的写照。
所谓软硬一体化,不仅仅是把软件放入硬件就行。先要软件算法过硬,然后设计打造相匹配的硬件,最后还要走完供应链把控、产能和成本等一系列环节,最终才能实现软件对硬件的重新定义。
这个层面来说,当前AI的软硬件一体化,软件算法一方,还得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这也是目前AI玩家纷纷下场自己“造硬件”的核心原因。
一般来说,硬件对于软件公司来说,是一场不小的赌注,但目前发展阶段而言,他们不是想做,而是不得不这样做。
当然,依然就目前阶段而言,这些软件基础的公司也有当仁不让的实力,比如讯飞,在发展的21年里,软件和算法方面的实力,是一个个全球冠军累积而来的。
从2015年,让机器的语音识别全球首次超过人类速记员开始,几乎每年都有大的技术突破出现:
- 2016年,机器的中英文口语作文评测全球首次达到人类专家水平;
- 2017年,机器的全科医生能力全球首次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 2018年,机器的口译翻译能力全球首次通过CATTI翻译资格考试;
- 2019年,机器的阅读理解能力全球首次超过人类平均水平;
- 2020年,先后在ICFHR 2020 数学公式识别挑战赛和国际多通道语音分离和识别大赛(CHiME)斩获冠军。
于是相比硬件行业的缓慢革新,软件算法之力的优势,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据核心地位,这也是讯飞等AI老牌劲旅,纷纷走上“变硬”之路的逻辑。
并且因为AI对终端消费的重塑中,软件算法跃迁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变硬,也会进一步带来变强。
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AI变硬变强的公司越多,我们得到AI能力可能就会越好、成本还会在竞争中越低。
所以该欢迎更多AI公司敢硬,他们可以更强,我们也可以更强。
不是吗?
- 滴滴副总裁叶杰平离职,他是出行巨头的AI掌门人,战胜Uber中国的关键科学家2020-09-07
- 董明珠的格力空调卖不动了:上半年营收同比腰斩,24年来首次被美的反超2020-09-01
- 手机配件市场上的“隐形巨头”:80后长沙夫妻创办,IPO首日市值逼近600亿2020-08-31
- 寒武纪半年报:每天亏百万,销售力度提升营收反降11%,上市高峰市值跌去40%2020-08-30